据统计,目前全国共享单车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6亿人,面对这庞大的用户基数,再小的安全风险都需要重视。最近,有市民反映,自己正在骑行共享单车时,单车突然自动落锁,导致自己摔倒骨折。相关情况是否属实,这到底是偶发还是经常发生呢?
上海市民马女士在8月底在家附近扫了一辆滴滴青桔单车,骑了没几分钟,车轮突然抱死,她被重重甩到地面。“我感觉到突然这个车辆制动了,就像急刹一样,但是我手上并没有去带那个刹车,人因为惯性的原因就冲出去了。”回忆当时情况,马女士心有余悸。
经医院诊断,马女士右脚三处骨折,两腿都有软组织挫伤,差点还要动手术。医生叮嘱她至少要休养一个月。
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搜索看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上海、北京、广东等多地网友都表示碰上了骑行过程中共享单车疑似突然落锁的遭遇,涉及多个不同平台的共享单车,粗略统计至少有41起,相关视频在网络上也是一抓一大把。
多位用户向记者描述了他们的惊险经历。李小姐是哈啰单车的上海用户:“骑着骑着刚过红绿灯,刚过马路就被绊了,我就摔倒了。如果后面的人没有注意到的话,或者他们来不及反应的话,就直接从我身上碾过去了。”鲁先生也是哈啰单车用户:“我骑到一半,那个时候刚好差不多是绿灯快要转红灯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下怎么锁住了,骑不动,我最后硬把车给扛过了马路。”哈啰单车上海用户易先生则相对幸运些:“绿灯了准备启动,一启动才发现后轮已经锁死了。我没有受伤,只是受到了惊吓,但是我觉得这确实是个非常大的隐患。”
几位用户表示,他们都曾联系过平台企业,但对方都表示,查了后台,没有任何骑行中落锁的信息。记者随后也联系到了滴滴和哈啰,工作人员坚决否认这些意外是由于骑行中自动落锁导致的。比如滴滴称,据他们业务部门推测,导致马女士受伤的原因可能是链条卡顿这类的机械故障。而滴滴青桔单车工作人员则表示:“我们针对涉事的单车进行了硬件和软件的并行检查。经核查,涉事车辆存在因车链条有松动造成骑行卡顿的可能,不存在软件技术等问题。”
尽管如此,两家平台的工作人员又都承认,车辆确实带有远程落锁功能,如果用户忘记锁车或是在车辆进入禁行区域时,系统可以远程代为锁车。
记者咨询了一些技术人士,远程锁车从技术上并不难,而故障性突发锁车的话,背后的原因也可能有很多,比如通信链路过载、定位漂移、机械老化、运维不及时等等,都会导致突发锁车。但最关键的是,系统后台全然掌握在平台企业手中,即便消费者怀疑,企业只要矢口否认,似乎就拐入死胡同,再没有查清事实的通道了。
多位用户还反映,平台方在事故发生后响应迟缓,甚至由AI来代为处置客诉,而保险理赔更是脱离实际需求。比如滴滴的三方险上限为一万元,哈啰拒赔牙齿修复等非医保项目,且最高赔偿额度仅5000元。哈啰用户李小姐表示:“他们的线上客服电话其实是打不通的,线上一直都是人工智能在回复。”马女士对目前的保险额度也表示担忧:“哪怕一般的骨折,我感觉一万元还是偏低的,基本上是覆盖不了我的医疗以及一系列后续康复的费用。”
记者在上海12345市民热线搜索发现,今年7月以来,仅哈啰单车一个平台,针对其应锁未锁、未锁硬锁等问题的相关投诉数量就达到17条,远程锁车功能的可靠性受到质疑,而平台企业又掌握着“最终解释权”,相关事故的真相无从确认。显然,这时候必须有来自第三方的专业监测和技术认定,才有可能让公众信服,并给受害者们一个交代。
另外,即便共享单车在骑行过程中突发远程落锁是极小概率事件,但是考虑到庞大的用户基数,其背后的公共安全隐患和风险依旧值得关注和追问。面对骑行落锁这样的“罗生门”,当务之急是构建证据链,比如通过类似区块链的技术来存储车辆传感器数据,确保事故责任可追溯;另外,更应该推动共享单车纳入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强制故障数据接口开放,让政府来当裁判,而不是由平台企业自己说了算。
编辑: | 张予洋 |
视频编辑: | 王岑峰 |
摄像: | 查家旻陈斌汤捷 |
责编: | 李吟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