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马上评丨立法保护个人信息体现“以人为本”

时讯

2020-05-26 17:19:06 澎湃新闻

个人信息保护成为两会热点话题。5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中指出,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一些代表委员也围绕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


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享受着技术带来的便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发展迅猛,成为生活的日常图景。但与此同时,一些担忧也随之而来:手机APP信息读取、人脸指纹识别……不论是个人姓名电话等信息还是生物识别信息,这些隐私信息若被用于不正当的途径,将会扰乱、威胁到正常的生活秩序。


从以往的案例看,个人信息被泄露,不仅会给当事人造成心理、生活上的困扰,如频繁接到推销、骚扰电话,还可能为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甚至刑事暴力犯罪提供便利。2016年的徐玉玉案,就是因为信息泄露、电信诈骗导致的悲剧。前段时间,知名脱口秀演员池子的个人账户流水被银行泄露,亦引发广泛关注。为公民个人信息撑开法律的保护伞,显得迫在眉睫。


在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就是财富。网络运营商、平台服务商等相关企业为了掌握更大市场主动权,会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用户个人信息,不仅有惯常的姓名、电话、住址等,还包括消费数据、行为习惯等。平台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边界”在哪里?个人隐私保护与新商业模式如何更好调适?解答这些疑问,也对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我国已有不少法律法规涉及个人信息保护,如《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网络安全法》等等,但这些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大多比较分散,缺乏整体性、统一性和连贯性,亟需专门立法,制定一部层级更高、完整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这不仅是为了更好保护公民权益、个人隐私,通过立法讨论的过程,也有助于全社会思考如何规避技术进步的代价,促科技“向善”。


近日发布的《人脸识别与公共卫生调研报告》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将社会安全作为接受人脸识别应用的首要原因,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希望能够了解和控制对自己面部数据的使用。在技术环绕四周、无孔不入的背景下,我们不能失去掌控隐私的自主权和决定权,成为“透明人”。保护个人隐私的关键,是让人们在感到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享受技术赋予的便利,这也是一种“以人为本”。


说到底,先进的技术当然要用,但怎么用,尤其是怎样在保障个人隐私安全的情况下妥善使用,这是一个必须好好研究的问题。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从法律层面明确各方责任、引导规范使用技术,正逢其时。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关键词: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08
湖南一女主播收“炸弹包裹”被烧伤 警方通报
时讯3天前
01:06
被抓八年后回到同一小区 男子潜入别墅偷走金条
案件聚焦3天前
00:49
意大利70岁老人装瞎53年 骗取800多万补助
时讯3天前
01:00
直击世界中国学大会 变局中读懂中国与世界
这就是中国2025/10/15
01:03
《沉默的荣耀》热播引岛内媒体关注 国台办回应
权威发布2025/10/15
00:10
沈阳禁毒大队长被控走私毒品案 一审获刑3年半
时讯2025/10/14
05:18
恐怖雕塑引争议 艺术表达与公众审美边界在哪
新闻放大镜2025/10/14
00:08
美防长抨击肥胖后这照片火了!网友P图吐槽
时讯2025/10/14
00:52
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震撼来袭
时讯2025/10/13
00:54
小男孩手臂卡在地铁扶手之间 民警迅速解救
看呀STV2025/10/13
01:56
上海书展旧书市集升级开启 开启书本和建筑“双重阅读”
时讯2025/10/12
00:08
美军高官:加沙将不会有美国部队
时讯2025/10/12
01:29
5岁男孩眼睛被戳伤 园长抹猪油致残 240万医疗费谁担?
时讯2025/10/11
00:10
中方回怼西方国家抹黑言论!挨个点名多国劣迹
时讯2025/10/11
00:11
演员白鹿回应因病瘦到86斤 8月全程在治疗
时讯2025/10/11
00:15
李大霄:做好人买好股!三连忠告不要上杠杆
时讯2025/10/11
00:10
强降雨冲击墨西哥全境 老人把冰箱当救生艇
时讯2025/10/11
00:32
稀土管控再升级 中国到底在防范什么?
子午观潮2025/10/11
00:28
费德勒全家来沪,喊你推荐吃大闸蟹的地方!
看呀STV2025/10/11
00:09
“台独”自制潜艇翻车!国防部:完全是自不量力
时讯2025/10/10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