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改革呼声日益高涨,一票否决权是否沦为“制度霸权”、金砖等新型多边机制是否削弱联合国地位?10月20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特邀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武克·耶雷米奇先生,与主持人何婕一起围绕这些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节目现场,有观众抛出关键问题:联合国一票否决权是否属制度霸权?金砖国家构建新型全球化组织体系,是否会削弱联合国地位?
对此,张维为教授明确表示,金砖国家合作并非削弱联合国,而是对其功能的重要补充。他指出,《联合国宪章》虽提及“发展”目标,但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未能有效落地,尤其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基建需求长期被忽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恰好填补这一空白,做了联合国该做却未做的工作,本质是与联合国目标同向而行,若未来联合国能承接相关工作,更是理想结果。
武克·耶雷米奇则从否决权的现实困境切入,认为当一票否决权导致联合国决策瘫痪时,各国往往会转向三种路径:改革现有组织、寻求替代性多边机制、采取单边行动。金砖机制正是“替代性机制”的典型代表,理念相近的国家可通过这类无严重分歧的平台推进合作,类似非洲依托非盟、东盟国家依托东盟的模式。但他强调,这种方式并非最优解,全球性挑战仍需真正的全球合作,而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与“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提供了建设性方案,塞尔维亚等国对此高度认可。
武克·耶雷米奇进一步指出,联合国改革的共识难形成,根源在于大国对改革方向的诉求不同,但中国是改革中值得信赖的行动者。中国自身通过深化改革取得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即便对中国发展存疑的国家,也无法否认其改革成果,这让中国在联合国改革议题上具备十足公信力,他期待中国能成为改革的引领者,推动愿景赢得广泛认同。
主持人何婕最后总结,《全球治理倡议》中“国家主权平等”“尊重法治”“注重实效”的核心主张,正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行动准则,这些思路也为联合国改革提供了重要启发,改革不仅需要理念共识,更需落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处。
| 编辑: | 周雯飞 |
| 责编: | 张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