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内蒙古“婚内强奸案”今天(8月12日)开庭审理。本案的特殊性在于,离婚冷静期这一制度设计,恰好将“婚姻存续”与“情感破裂”的矛盾推至极致:法律上尚未解除的婚姻关系,能否成为暴力性侵的挡箭牌?
案件引发的争议,暴露出三个亟待破解的深层问题。
其一,离婚冷静期的制度漏洞需要填补。数据显示,冷静期内的家暴投诉量逐年上升,而人身保护令的申请与执行往往滞后于紧急需求。若不能为分居状态下的弱势方筑起法律屏障,这一旨在挽救婚姻的设计反而可能成为“危险缓冲带”。
其二,婚内强奸的取证困境需要破解。私密空间的行为特性、夫妻关系的情感纠葛,使得“违背意愿”的认定常陷入僵局。本案中的录音笔虽成为关键证据,但更多受害者可能因证据意识不足或恐惧心理,难以固定施暴痕迹。
其三,传统婚姻伦理与现代权利观念的碰撞需要正视。结婚证从来不是剥夺他人意志的许可证,亲密关系更不应成为暴力行为的遮羞布。
案件尚未宣判,但社会已经开始热议。当离婚冷静期遇上性暴力,当婚姻外壳撞上个体权利,人们期待着司法机关给出经得起法律与历史检验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能让这场讨论推动制度的完善,让每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获得真正的安全与尊严。
编辑: | 翟静 |
责编: | 周缇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