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热点事件,我们应保持理性与客观,不被恶意言论“带节奏”。
近日,武汉飞往新疆航班上,武大2024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孙毅杰,在乘客突发不适时挺身而出,凭借专业知识与机组人员合作救助,尽显医者仁心,令人钦佩。可就在大家纷纷点赞之时,质疑声竟也甚嚣尘上:“你有行医证吗?”“你要是搞错了,谁来给患者负责?”“万一被讹上了怎么办?”
这般质疑并非个例。两周前,湖南衡阳一医学院男老师为昏厥女子做心肺复苏,同样遭网友恶意揣测,被说成“袭胸”,甚至有人荒唐地问为何不换个女的来按。这些救人义举本是社会正能量的闪耀瞬间,却被部分人以偏概全、无端质疑,恶意“带节奏”,着实令人愤慨。
此类现象背后,无非是一些人无底线地博眼球、赚流量,不惜言论极端,撕裂社会共识。从现场视频和在场者转述可知,救人过程光明磊落,发出恶评的人并非看不明白现场情况,却为了吸引关注、赚取流量,对真相视而不见。
恶评“带节奏”赚流量的危害不容小觑。不仅寒了救人者的心,更会让更多有能力施救的人在面对类似情况时犹豫不决,最终损害的是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让未来需要帮助的人陷入困境。
编辑: | 赵歆 |
视频编辑: | 黄艳琳 |
责编: | 凌健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