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正在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持续擦亮“红色文化”品牌,丰富人民城市实践内涵,让多彩文化生活成为滋润人心的日常,上海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在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进程中不断展现新作为。
红色,是上海这座城市永恒的底色。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热的血——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文物史料专题展”正在展出,人气火爆。
这块五卅殉难烈士墓碑,碑身带有裂纹、碑文铿锵有力,众多鲜少露面的珍贵文物,将观众带回到百年前的峥嵘岁月。
大学生:让我感到热血沸腾,只有更好地知道这些历史,才能更好地继往开来。
来自吉林的铁先生,趁着来沪出差,拖着拉杆箱前来看展。
观众铁先生:不忘初心,一大会址就是我们的初心地。
距离一大会址不远处的雁荡路上,全国首个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展“数字一大”,自开放以来已吸引了2.5万名体验者。观众戴上VR眼镜,从“初心码头”登船,到见证一大会议的召开,沉浸式体验初心之旅。
观众:当党徽出来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别震撼。
观众:让我们更加坚定积极加入共产党,也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传播方式,让红色文化以更鲜活、更亲民的样式来到观众身边。
最佳实践地:大思政课 交大高科技赋能思政课
努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上海的“大思政课堂”近年来也不断推陈出新。
这堂在交大开展的思政课,通过引入春晚同款机器人和VR设备,展现上海的改革发展历程,深受不同年龄层的学生们好评。
小学生刘立悠:小朋友们会觉得很好玩,也激发了他们对学习这方面知识的兴趣。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乔若晴:通过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更加深刻地去领略到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让思政教育更加地入脑入心。
为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大思政新格局,首场“人民城市·大师课”几天前在杨浦区的一家书店内正式开讲,来自复旦大学的沈逸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热点解析为题,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让民众有机会去用一种比较快速的方式获得一个认知框架的更新,从而让他形成一个更加适合他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今天这个世界的方式和方法。
作为世界了解中国、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进一步增强全球叙事能力,讲好自信自强的中国故事,也是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具体要求。围绕这一目标任务,上海主流媒体在全国率先启动系统性变革。
澎湃新闻党委副书记、总裁、总编辑刘永钢:我们认为只有用优质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占领阵地 引导舆论 才能更好地把主流价值观引导好。
其中,上海广播电视台全面实施“新闻立台、文化兴台、融合强台”核心战略,推动优质内容和品牌栏目向电视主频道汇聚,在进一步做强新闻节目,持续擦亮“天下大事,看东方卫视”新闻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频道的内容生态,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有温度、有深度的视听新体验。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任助理、总编室主任朱玲:除了新闻节目持续领跑全国卫视以外,我们的黄金时段,东方卫视的黄金剧场是排名全国省级卫视的第一位。多档专题和文化类的创新节目也是在垂直领域获得了多个第一。可是说东方卫视今年以来还是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实践当中迈出了非常坚实的一步。
编辑: | 虞宏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