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上海进一步优化了居家适老化改造政策,在提升服务供需匹配度、老人选择产品类别、数量的自主性以及补贴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提升。一个多月来,已经吸引到了4000多位老年人申请相关服务,改造需求大幅上涨,那么老人们期待的会是怎样的改造呢?
装修设计师宋梦楠第三次上门,反复研究这个服役20年的浴缸。“他这个浴缸里面还是很滑的。”市民贺志亮感慨道,“刚搬进来时才五十多岁,总想着泡澡享受,现在连爬进去都困难。洗完澡还得喊老伴来扶,真是力不从心了。”
74岁的贺老伯决定通过适老化改造换掉“危险”的浴缸,纠结选玻璃淋浴房还是浴帘。“身体退化比预想快,真出事就来不及了。”
设计师团队实地考察后建议使用浴帘:这样一来浴室空间更大,而且价格实惠,政府补贴后工程总价自费不到4000元。
今年四月,上海进一步优化了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政策,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最高可以享受5000元政府补贴,而且这笔钱不需要一次性用完,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期间再有小修小补,也都可以使用补贴。力度大、门槛低,一下子吸引来 很多像贺老伯这样观望已久的老人。
适老化产品经理张至铖介绍:五月已有超300位老人申请,他们的需求并非临时起意,而是长期积压。政策出台后,改造意愿被迅速激发,老人们终于等到了合适的契机。
那么,涌现出来的需求背后,老人们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改造呢?也许在83岁的李老伯家能够找到答案。
李老伯曾经小中风,左眼还动过手术。过去,家里到处摆着凳子:在床边做围挡、在浴室里做扶手,还能代替拐杖撑着走。但随着时间推移,零零星星的朴素改造,开始显得捉襟见肘。
“最初担心父亲夜间翻身坠床,只能用凳子围住床边。后来浴缸改淋浴、加装小夜灯,每次问题出现就临时补救,像‘打补丁’一样零散。”李玮坦言,作为子女,她期待的适老改造就是一步到位,尽量不再小修小补。因此,上个月新政策一发布,她就成了第一批申请人,希望为自己的父母送上一份保障。专业人士上门评估后,一套系统性方案很快落地:包含床边护栏、各处扶手。“现在我能自己起来活动,撑起来方便,心里开心。”
别看李老伯现在挺开心,老伴刘阿姨悄悄告诉我,一开始夫妻俩都不太情愿改造。和很多老人一样,他们会觉得,接受适老化改造,似乎是在给自己贴上“失能”的标签。“心里很担心,担心家变成‘病房’。”
但设计团队把关爱融入了每个小细节:小巧结实的扶手,平时可以翻折藏起来;晾衣架则用电动的,让老人更省力。凳子们得以“光荣退休”,家里宽敞多了,适老化改造带来的,不仅是物理上的改变,更是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撑。
李老伯老伴刘云瑛欣喜地说:“改造前喂药用吸管,现在他能自主锻炼,他自己也很开心。”
李老伯的床头挂着一幅风景画,原本只是个装饰品。这两天,他却指着画说想要出去看看。“逐步逐步能自己站起来走了,羡慕老头老太跳广场舞和做广播操的小孩。”
适老化改造的意义是什么?也许除了给老人带来身体上的安全、心理上的自主权,还有情感上的尊严。通过改造,让老人有可能把“过去可以”的记忆,变成“现在也行”的能力,甚至是“未来想要”的期待。
这一次符合政府补贴的四类人群不仅稍有扩容,补贴本身也提高到了5000元,吸引了更多老人关注。数据统计还显示,在已提出申请的4000多位老人中,除了独居、纯老等刚需老人,也出现了不少50多岁的备老一族,还有很多子女来代父母申请的。截至5月21日,已有151个工单完成签约,订单均价约1.1万元,最多的一户签约订单价超过6万元,金额也较以往有了不少提升。不少人提出的改造需求,已经不仅是安全,还在向便捷性、品质度转变。
编辑: | 张予洋 |
责编: | 李吟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