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时讯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碰”一下钱就没了?警惕NFC技术成盗刷“神器” 诈骗人员假冒客服 引导用户下载手机软件开启屏幕共享

2025-01-21 13:37:28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移动支付、刷公交卡、电子门禁······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机的NFC功能为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可是近期,NFC相关的诈骗案例却层出不穷,成为诈骗盗刷新手段。简单几步操作,用手机“碰”一下银行卡,钱就被瞬间刷走了。这是怎么回事?来看报道。


前不久,河南郑州的张女士在旅行时,接到一个自称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张女士订的返程航班因机械故障被取消,通过手机在线申请可退还300元。张女士信以为真,就在对方的引导下下载了一款软件,开启了手机屏幕共享。当对方要求张女士转账到银行卡时,张女士才意识到不对劲。


而另一位博主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使用NFC被盗走钱财的经历,他在商店使用“碰一碰”支付后,没有关闭软件,直接把手机放进了口袋。并且,因为该博主开启了“免密支付”,被找准机会靠近的犯罪分子用NFC功能,成功转走了500元。



仔细分析这些案例可以发现,利用NFC来进行盗刷,只是诈骗过程中的一个步骤。而骗子的手法其实是个“连环套”。


首先,骗子喜欢伪装身份,常常以“航班故障”、“扣费取消”为由,引起受害者紧张情绪,利用紧急感降低其警惕性。


其次,骗子会要求受害者通过NFC功能,将银行卡信息与虚假软件绑定,直接读取并转移卡内资金。


为了进一步增加信任度,骗子还会使用屏幕共享等技术,让受害者误以为对方是正规操作。


此外,在盗刷完成后,骗子还会向受害者发送虚假的“操作成功”的短消息,让受害者放松警惕,延迟发现资金被盗。



那么,NFC究竟是一种什么技术?为何会成为了骗子们热衷的盗刷“神器”呢?



所谓NFC,是“近场通信”的简称,是一种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能让读卡器在10厘米左右的近距离内,通过射频信号,读取芯片信息,并将读取结果用新的射频信号发回读卡器,从而完成数据交换。


NFC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双向通信的能力,也就是说,NFC设备既可以作为信号的接收者,也可以作为信号的发送者,这使得它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此外,相较二维码支付,NFC支付速度更快,同时支持在设备断网情况下进行。


由此可见,NFC技术本是技术进步的产物,它在金融领域、生活领域的应用日益拓展,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遗憾的是,骗子们对于技术更新也总是保持敏锐的嗅觉。


在刚才的诈骗案例中,骗子们就是利用了NFC技术才得以行骗成功。但这并不是利用NFC来行骗的全部手法。业内人士介绍,由于NFC信号的工作需要特定频率,这使得它在复杂环境中极易受到干扰,一些“懂行”的骗子就会趁机截取其中包含的支付信息,如银行卡号、交易密码等关键数据。


如今,不少人喜欢用手机NFC功能连接智能门锁、智能手环等多种设备。一旦手机的NFC系统被骗子侵入,他们就能够轻松控制所有连接的设备。通过智能门锁他们可以获取家庭住址信息;从智能手环中,窃取个人健康数据,甚至可能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精准诈骗。

编辑: 张博忺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NFC技术盗刷诈骗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09
已抵达美国 泽连斯基喊话特朗普:不能重蹈覆辙
时讯3天前
00:11
一审宣判!廉江残杀邻居3人精神分裂症凶手死刑
时讯3天前
00:12
廉江一家三口被杀案一审宣判:死刑立即执行
案件聚焦3天前
00:08
廉江案受害者丈夫:小儿子睡梦中侥幸逃过一劫
案件聚焦3天前
00:07
多名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 外交部:严正交涉!
时讯2025/08/16
00:54
“亮证”事件最新后续:6名公职人员被追责
时讯2025/08/16
00:53
锦江乐园改造更新方案公示 摩天轮将归来
看呀STV2025/08/16
00:09
官方通报“亮证女司机”处理后续 多人被问责追责
时讯2025/08/16
00:08
特朗普称将筹备俄乌会晤 能否达成协议取决于乌克兰
看现场2025/08/16
00:08
特朗普再谈俄乌领土交换 并将以最高礼遇接普京
时讯2025/08/15
01:57
普京和特朗普会晤 为什么选在阿拉斯加?
环球交叉点2025/08/15
00:08
石破茂向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 小泉进次郎参拜
时讯2025/08/15
00:07
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新良将军因病逝世 享年89岁
时讯2025/08/14
00:12
噩耗!苍山走失8岁自闭症男童已遇难
子午观潮2025/08/13
00:10
还会再来!马库斯和朋友无惧西媒人身威胁
时讯2025/08/12
00:41
从“大同订婚强奸案”看“内蒙古婚内强奸案” 律师解读
时讯2025/08/12
00:15
“性行为同意”成争议焦点 律师推荐男性做到3点
案件聚焦2025/08/12
00:07
内蒙古婚内强奸案开庭 男方律师:婚内不存在强奸
案件聚焦2025/08/12
00:49
内蒙古一男子被妻子告强奸 明日一审开庭
时讯2025/08/11
16:08
高管遭性侵后整理232页证据 获国内首次工伤认定
叩击2025/08/08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