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秩春秋砥砺行,浦江潮涌见初心。上海海外联谊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以“我和上海的故事”为主题,向海内外海联会成员发出诚挚邀约,共同书写一部属于奋斗者、建设者与追梦人的集体记忆。这些故事里,有服务上海改革发展时挥洒的汗水,有中外文化交流中架起的桥梁,更有海内外同胞携手同心、共绘发展蓝图的赤诚。它们不仅是个人与城市交织的成长轨迹,更是海联会职责使命的生动注脚。
今天,让我们一同聆听上海海外联谊会名誉顾问李昌钰的讲述——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
我虽然不是出生在上海,但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有幸担任上海海外联谊会名誉顾问。
我出生在江苏南通如皋。1939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4岁的我,随着在上海经商的父母亲、哥哥姐姐到了上海,我们住在新长路1384号,那时候是法国人的租界。我记得那时候每天都跟着哥哥姐姐们走路到学校去上学,上海是我启蒙的城市,在那里我开始成长。一方面体会战乱的痛苦,体会中国人民,尤其上海人民英勇抗日的事迹,一方面又感到奇怪,中国的上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国家的租界?外滩公园门口居然有一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原来中国的上海已经被列强们瓜分了。
1945年,我随妈妈和兄弟姐妹们去了台湾。
转眼间过去了四十年。1985年受国家教育部、公安部、人民大学联合邀请,我为国内首次举办的物证培训班教学,我特别要求回到上海看看。再一次回到上海,我看到的是已经完全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上海。和平饭店、外滩公园以最新的面貌出现在我的面前。我还参观了上海的公安、司法、法院等机构,上海的社会治安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国家水平,在城市建设,绿化、交通,生活需要等方面,平安繁华程度超过世界很多城市。后来我经常回国,每次都想到回到我的第二故乡上海。

在过去的60年,每次有机会回国我都到上海走一圈,亲眼看看上海,从二次大战躲警报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现在发展成一个国际大都市。近年来,我还多次到上海各大高校:华东政法、上海政法、财经大学、财经学院、海事学院、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学府去演讲,有一次在上海侨办的安排下,我还回到我的启蒙学校——培明中学、附属小学、幼稚园参观,跟同学们做了一场讲座。上海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标准的国际化城市,可以说我是亲眼看到了上海的蜕变。很幸运,上海市政府颁给我一个白玉兰奖,更使我感觉到家乡的亲切与温暖。
这么多年来我也多次参加上海侨办的活动,希望更多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上海侨胞,与上海的友人们能够共同合作,使上海成为世界顶尖的国际城市。

今年11月份,上海政法大学、如皋市政府、香港基金会、美国纽海芬大学将在上海主办第五届国际鉴识教育文化会议,现在已经有近150位报名参加,其中有一部分是国外代表特别是海外侨胞。这个会议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让国外华侨华人看到上海的进步繁荣,我们也做好以侨为桥的工作。

上海是我启蒙成长的地方,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童年的生活,不会忘记学成回国与年轻学子接触交流,更不会忘记上海的朋友们的温情跟友谊。期待再次回国,回到上海,与大家见面。

| 编辑: | 蔡凌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