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家国万里》第四集:有容乃大 4

2025-10-28 03:36:26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中国广播电视大奖·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奖

2024年度参评作品推荐表

参评项目:电视新闻类纪录片

子项: 系列

作品名称

《家国万里》

语种

中文

制作单位

上海广播电视台

播出单位及

频率/频道

上海广播电视台

东方卫视

播出日期

10月1-5日

播出时间

21时20 分

播出栏目

初评单位

上海市广播电视局

作品时长

1、150分钟(系列作品总时长)

2、90分钟(3件代表作总时长)

主创人员

集体

作品链接和二维码

https://www.kankanews.com/special/EnwNqlbMXQa

发布端/账号/

媒体名称

看看新闻

传

播

数

据

新媒体传播平台网址

1

https://www.kankanews.com/special/EnwNqlbMXQa

2

3

阅读量

1360万

转发量

8.9万

点赞数

0.4万

收视率

0.438

收视人次

972.3万人

参评

作品

简介

本片是“文化中国行”暨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重点项目,同时也是本台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而特别推出的大型文明寻访系列专题。本片以家国情怀为独特视角,围绕“源远流长”、“向新而生”、“四海同心”、“有容乃大”、“和合共生”五个主题,通过寻访者行走对话与观察感悟,追寻中华文明在辽阔疆域上的深刻印记,将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镌刻进古老文明与现代繁荣交织的壮丽画卷中。本片运用4K拍摄,影像精致,镜头灵动,情绪感人,更创新采用AIGC技术,在每集开篇勾勒出极具中国式审美的历史场景,展现东方韵味的同时,又暗含中华文明古老而年轻、生生不息的终极主题。

推荐

理由

该片播出后,社会反响热烈,收视排名省级卫视前列。《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发文,赞扬该片“以家国情怀的独特视角串联起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取向”。节目同名短视频系列爆款频出,全网传播量达1360万,并获中央网信办重点项目扶持。2024年10月入选中宣部地方媒体重点作品(好创意),并获2024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一等奖。

参评及初评单位签字盖章

参评单位领导签字: 初评单位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请加盖单位公章) (请加盖单位公章)

参评单位

联系人

赵慧侠

电话

手机

13818657695

电子邮箱

huixiazhao_2005@126.com

地 址

上海静安区威海路298号

邮编

201204














注:此表由参评单位填写,节目文字稿另附。

《家国万里》第四集——有容乃大

【大片头】

【AI主题阐释片】

公元前307年,战国时期。强敌环伺之中,身居北方的赵武灵王决定向游牧民族学习,建立骑兵。他将原本宽袍大袖的军服改为胡人短装,以适合骑马作战。面对朝臣们以为“有辱华夏之风”的责难,赵武灵王慨然而道:“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胡服骑射,让赵国迅速崛起。这段记载在《战国策》中的史实,其背后开放包容的气度,历经千载,依然令人心潮澎湃。

展开历史的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佛教东传到伊儒会通,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她所孕育出来的灿烂文明,在多元包容中越发生机盎然,她以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在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出绵延不断的强大智慧和磅礴伟力。

【分集片头-有容乃大】

【人物出场片】

我是张玮,江湖人称“馒头大师”。我是一个历史科普作家,爱跟人聊故事,说历史。由人构成的历史,在交融、沟通,或者背离、争斗中走向不同的命运,文明也呈现出不同的温度。

这一次,我有幸走访祖国的万里疆土,寻找中华文明的宽和、广博究竟从何而来。而我的寻访,是从一封来自裕固族的邀请开始的。

【正片】

【实况:肃南裕固族自治县70周年庆祝活动】

张玮:海鹰老师你好。

兰海鹰:张老师,终于见到您了。

张玮:感谢,感谢,我收到你的请柬我就过(来肃南)了。

兰海鹰:肃南欢迎您。

张玮:谢谢,我刚刚看了县庆仪式了,非常热闹。

兰海鹰: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张玮:(印象深刻)就是那个赛马。尤其那些小伙子骑着马从我面前“哗哗哗”过去心情就特别激动。马是不是和你们裕固族有着特别的关联?

兰海鹰:是的。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因为我们裕固族是一个游牧民族,我们也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旁白:海鹰告诉我,裕固族的先民,可以追溯到唐朝时候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人。他们曾在新疆和河西地区多次迁徙,最终定居在了祁连山脚下这片美丽富饶的地方。这里有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沙漠戈壁还有丹霞丘陵,多元的地貌滋养出交合共融的民族。

兰海鹰:我们接下来可以带您去我们裕固族特色村寨。

张玮:海鹰老师您的裕固族名字叫什么?

兰海鹰:我的裕固族名字叫吉雅赛恩。

张玮:吉雅赛恩。

兰海鹰:对,说得很标准。

张玮:这是什么意思呢?

兰海鹰:意思就是我的父母亲希望我有一个好福气、好运气,这个意思。

张玮:裕固族有它自己的文字吗?

兰海鹰:很遗憾我们的文字已经失传了。现在我们所有的民族文化都是通过口口相传的这样一个形式流传下来的。像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在小学的时候都有上裕固族语言课。

【幼儿园上课实况】嘴巴嘴巴叫什么?阿曼,阿曼(裕固语)。

兰海鹰:这里就是我们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尧熬尔部落了。

【裕固族传统婚礼祝福颂词实况(裕固语)】

兰海鹰:柯老师,您好。这位是我们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柯璀玲老师。

柯璀玲:您好,您好。

兰海鹰:这位是我们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柯璀玲老师。

张玮:你好,久仰久仰。今天刚刚我们在旁边看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仪式非常热闹。这是一个什么仪式?

柯璀玲:我们展示的是(裕固族的)传统婚礼。裕固族(的新娘)结婚的时候才会戴这样的头面,这样的帽子,它是非常高贵的一个感觉。

兰海鹰:对,这样的装饰品,这些都是我们的父母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财富,所以我们的头面也被叫做“可移动的银行”。

张玮:很珍贵。

柯璀玲:非常珍贵。

张玮:那新郎新娘在你们结婚的这个传统仪式里面,是穿白色的衣服的是吗?

柯璀玲:我们不穿红色,穿绿色、白色、蓝色、玫红色。我们说像云彩一样的漂亮的衣服,绿色是说我们带着生机、带着希望走进了新的家庭。我们下面还有一个民族宴,邀请你们远方的客人去参加。

张玮:哦,太好了,正好肚子有点饿了。

【实况:民族宴】

兰海鹰:认不出来(客人)了吧。

柯璀玲:下面呢就先要喝茶,我们的羊肉来了。

张玮:厉害,厉害,厉害。

兰海鹰:草原上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张玮:很过瘾啊。

柯璀玲:这是我先生,旁边是我儿媳妇。我们家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家庭,我的女婿是汉族,儿媳妇是藏族。

张玮:儿媳妇是藏族

柯璀玲:我们俩是裕固族。

兰海鹰:在肃南县其实这样的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家庭是很多、很普遍的。肃南县是3万多人口,有21个民族。除了裕固族之外呢,还有汉族、蒙古族、回族、土族等各个民族,也是一个大民族的融合。像肃南县其实也是咱们甘肃省多民族融合的一个缩影,我们非常熟悉的这个伏羲大典庆典仪式。每年的六月,全球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都会在这天,去祭奠人文始祖伏羲。在这个仪式当中大家也能感受到华夏文明。

张玮:有个共同的认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兰海鹰:是的,从中也可以汲取到力量。

旁白:裕固族的独特,让我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绚烂多彩。肃南县的多民族融合,更让我感受到“和而不同”之上的“和凝为一”。一个“和”字,道出了中华文明不断衍生发展、生生不息的内在逻辑,也造就了多元宗教在此和谐共存的盛景图卷。这一站的寻访,我将从新疆奇台县,一座唐朝时期的小城考古开始说起。

张玮:任老师,您好,我是张玮。

任冠 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你好。

张玮:这些队员们现在是在开掘什么呢?

任冠:这是我们今年2024年的一片发掘区。通过我们对结构的判断,综合来说我们推测为整个佛寺遗址的一个大门。它整体的结构也是我们在新疆地区见到的一种比较典型的佛寺遗址。

旁白:唐朝墩遗址,位于天山北麓的东西交通要道,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7年多的考古发掘,确认了这里是唐代庭州蒲类县县治所在,这里不仅有宽敞气派的唐朝院落,罗马式公共浴场,小城中央还挖掘出一座佛寺遗址以及一座与之并列排布的景教寺。

任冠:前面这条坡道就是原来景教寺院的一个西门,它的年代大体上是高山回鹘时期。咱们前面这处建筑,其实就是景教寺院的一个主体建筑,就是咱们理解的教堂。这个墙面上原来也都绘制有壁画,现在我们已经揭取到室内了。综合判断我们推测他绘制的就是耶稣的形象。比较有意思的是,当时耶稣进耶路撒冷,按照圣经的记载他是骑驴进的耶路撒冷,但是在这个传入我国之后,这个壁画中绘制的耶稣形象就变成了一个骑马的形象。从驴到马其实表现的是一种宗教在传播过程当中,中国化的一种演变。

张玮:我觉得很有意思。那么在这样一个边陲小镇,就出现了佛教和景教并存的现象。

任冠:整个天山北麓地区它是在这个山和这个沙漠之间,存在一条绿洲廊道。唐朝墩古城遗址就成为了丝绸之路东西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要冲之处,很多不同的人群在这里往来,所以说带来的不同的宗教在这里并存。反映了当时整个天山北麓地区呈现的这种多元共存,思想文化繁盛的这样一种社会场景。

旁白:从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沿途的风景从广袤无垠的沙漠变成了炙热潮湿的海风。这里是福建泉州,千年前宋元的繁荣,化为如今遍布泉州各角落的文化遗存。既有烟火繁华,又显得超凡脱俗。不同的宗教在这里传播、和谐共处,这里是“世界宗教博物馆”,这里“半城烟火半城仙”。探访泉州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开元寺。

张玮:丁馆长你好,我是张玮。

丁毓玲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你好。

旁白:始建于唐垂拱二年的开元寺兴盛至今,寺门前的楹联镌刻着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对泉州的评价——“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张玮:代表泉州宗教多元并存,为什么会说开元寺作为是代表?

丁毓玲:咱们泉州开元寺有多元文化融合的奇观,这里面有两个很有意思的东西,首先是大雄宝殿里面的五方佛,这个是密宗的规制。另一个就是大雄宝殿有印度教的元素,融合在里面,天花顶上面有24尊妙音鸟,我们泉州本地人都把它称为“飞天”。它同时又融合了基督教的天使,还有敦煌的“飞天”。“飞天”的手上捧的东西有各种各样的,有的是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张玮:它也是结合了中国本土的(文化)。

丁毓玲:还有就是它手捧的乐器,所以我们都笑称说这些“飞天”都可以组成一个南音乐队。在大雄宝殿后沿有两根十六角形的印度教石柱,它是非常典型的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一个结合,融合得非常好。我去过两次印度,专门去看印度教寺庙,把我们泉州发现的这些构件石刻跟印度教寺庙的去比对,非常有趣。除了这个喜鹊、猴子这个没有以外,那些印度教的神话传说的体现和雕刻艺术一模一样。

旁白:大雄宝殿的东西两侧,“镇国”“仁寿”双塔矗立对望,这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孪生石塔。汉胡形象、佛像雕刻、飞天乐伎、狮身人面等域外题材巧妙融入建筑之中。

丁毓玲:你看一下这些佛像,有没有看出来哪一幅有所不同,跟其他的雕刻,看得出来吗?

张玮:有一点点残损的,你指的是右边这个吗?

丁毓玲:对,右边的这一个。是不是有点像猴子?

张玮:对,是有点像猴子。

丁毓玲:我们泉州人都觉得特别逗的,就是猴行者的形象会跟这些佛像放在一起。

张玮:为什么呢?

丁毓玲:有的学者说孙猴子的原型可能是来自于哈努曼的这个形象,有没有一些什么样的关联,现在无据可考。但是比较有趣的是说,印度教的神猴跟我们中国的“孙行者”在泉州相遇

张玮:不仅是相遇,而且还篆刻在了这个石塔上。

旁白:泉州的宫庙大多“挤”在旧城区古巷众多的民居之中,门庭狭小却从不冷落。离开开元寺,走在西街上,在转角的巷子口,我们偶遇了一位“大哥公”。

张玮:神灵不怕巷子深。

丁毓玲:转角遇见神,传说当中这个“大哥公”是一个孝子,听说他母亲生病的时候就非常着急,赶紧要回家去探望母亲,结果城门关了,他母亲也过世了。

张玮:没有看到。

丁毓玲:所以他就嚎啕大哭,他就是变成了一个非常喜欢哭的一个神明。民间的这些民众把他保护起来,建了一个小宫庙供奉他

张玮:哦,很有意思啊。

丁毓玲:这个就是“大哥公”的传说。

旁白:无论是本土的民间信仰,还是来自番邦异国,泉州人对神明如同对待朋友,这或许就是这么多的神仙愿意挤在泉州“安家”的原因所在。搭乘泉州小白车,我们来到了涂门街。千米长的纵贯线上,府文庙、清净寺、关帝庙比邻而居。

丁毓玲:这边就是关帝庙,我们也叫做关岳庙,祭拜关公和岳飞的。道教的寺庙,所以它的香火非常的旺。像前面再往西二、三百米,那边有一个清净寺。阿拉伯文就记载的建这个寺庙的时间是在公元1009年。从文献的记载建筑的构件,可以发现当时的泉州应该有六、七座的清真寺,后来只有这一座保存下来的。

张玮:真的很有代表性。

旁白:从陆地走向海洋,从历史走向未来,这座“半城烟火半城仙”的“世遗之城”是一张鲜活的名片,让人们看到,来自世界的不同宗教如何在中华文明的大地上,多元共存,蔚为奇观。

云南腾冲,中国的极边第一城,位于茶马古道与南方丝绸之路的交汇之处,是中国通往南亚和中亚的重要商路之一。这一站,我来到了腾冲的和顺古镇。

张玮:行走在和顺古镇,这里虽然是西南边陲,但是仿佛置身在江南小镇,触目之处都是徽派风格的建筑。但是我身边的这座建筑却有些不同,在它中式的风格中透着一丝洋气,究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我在这里顺道认识了一位90后青年学者刘荣昊。

刘荣昊:寸姓(当年)可以说是最早走夷方(的和顺人之一)。他在建盖宗祠的时候,就运用了西洋风格,我们所看到的样式就是叫罗马式建筑。

旁白:和顺古镇有八大姓氏的宗祠,其中寸氏宗祠是修建最早的一家。寸氏族人早年“走夷方”入缅经商,打开了眼界,带回了材料,建造了中西合璧的寸氏宗祠。

张玮:那这座祠堂是不是这座古镇上面风格最特殊的一个地方?

刘荣昊:也还不是,最特殊的还是我们的“弯楼子”民居,体现的就是我们和顺近代商人,而且是富商的居民生活。

张玮:它为什么要叫“弯楼子”这个名字?

刘荣昊:“弯楼子”是因为它的这个房屋样式,沿着巷道的曲线而建的,所以叫“弯楼子”。

张玮:就是在外界是弯的,这里面别有洞天啊。

旁白:“弯楼子”是和顺富甲一方的李氏家族的家宅,独此一处,也是“永茂和”商号所在。英国的铁窗、美国的挂钟、意大利的玻璃,遍布老宅的西洋物件与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都显示出这个家族曾经的殷实富足。

张玮:这个东西有点意思啊。

刘荣昊:对,可以猜一下这个东西是什么?

张玮:我看这上面有点像电磁炉那一圈圈,它是不是个炉子?

刘荣昊:对,准确来说它应该是一个西式的烤箱。上面可以烧水、做饭、烤面包,还可以做咖啡。像我爷爷他们那一辈就很喜欢喝咖啡,所以和顺人就有非常西式的生活习惯。接下来我带你去看一个很重的“大家伙”。

张玮:这里是个账房吧。

刘荣昊:对,这里是个账房。这是一个保险柜,将近有两吨重。

张玮:两吨啊,那么重。

刘荣昊:对,金条,贵重的翡翠原材料、宝石就都放在里边,而且是弟兄三人三把钥匙,三把钥匙同时在一起才能开,

张玮:谁也不能擅自来开是吧?

刘荣昊:这也是体现了当时家族商业的庞大。永茂和商号也是我们腾冲五大商号之一,一度成为了我们和顺近代首富。腾冲的商人他不仅置身在商业,同时还置身在政界、学界,乃至他还要承担当时的社会责任,进行教育各方面的投资,学堂的新建。当时的和顺(有)先进(思想)的一部分人,才会去集资修建和顺图书馆。

旁白:清代举人张德书、北大校长胡适提写馆名匾额、中法大学校长李石曾石刻“文化之津”、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题字“民智泉源”。诸多名人大家手笔汇集,中国最古老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的地位可见一斑。

张玮:你好,这个图书馆真的是非常好,而且我看这里是非常明亮,都是有这个玻璃窗。

尹以耀 和顺图书馆副馆长:我们要求它一个宽敞明亮的一个阅读环境,所以我们的这些先人,就从海外订购了这些玻璃窗。包括图书馆这个名词都是一个舶来品,因为中国在中国里面只有一个藏书楼。

张玮:藏书楼是自己家的,是不对外开放的。

尹以耀:对,图书馆就是对任何人开放。1928年(建成之后)产生的影响力很大,所有的人都会到里面来学习知识。因为那个时候学习知识的方式方法也少,信息手段很少。只有看书读报,所以这个地方都是每天都是坐得满满的。如果里面阅览室坐满了以后,他们就坐到外面的台阶下。

张玮:可以想象当时读书氛围肯定很好。

尹以耀:这个读书氛围一直没有变。

张玮:那这个图书馆最重要的东西,这个书当初是从哪来的?

尹以耀:这个书的来源藏在我们这副藏头对联里面。

张玮:对,这里有副对联,“书自云边通契阔,报来海外起群黎”。我想想看,从这个字面意思来看,我猜,这个书是不是当时是从外面带过来的?

尹以耀:对,你猜对了,书报来自云边海外。这就是当时第一批藏书,这个是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两套大型丛书,第一套丛书叫《丛书集成》,第二套叫《万有文库》。原来我们的图书从上海订购以后交付轮船运到香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到仰光,再用马帮把驼回来,就是放在这个木箱里面。

张玮:绕那么大一圈运过来。

尹以耀:对,看着挺远,但那个时候一个半月就能到达和顺。如果走陆路的情况下,三个多月(才能到达)。

旁白:马帮之路打开了腾冲的对外贸易,搭起了中外文化碰撞的桥梁。不仅装下了鳞次栉比的跨国商号,也孕育出和顺图书馆这样知识普及和文化交流的崭新空间。腾冲,一度被称为“小上海”。而大上海,从开埠起就注定成为近现代“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大熔炉”。

张玮:我站的这个位置,上海的“一江一河”在这里交汇。我身后,近处的外白渡桥始建于1856年,远处的陆家嘴“三件套”浓缩着新世纪上海的高速发展。这正是这座城市“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最佳注解。

旁白:世纪同框,今昔同在。沿着黄浦江岸线一路向东,15.5公里的杨浦滨江是“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博览带”。中国第一座现代化自来水厂——杨树浦水厂就坐落于此,140多年过去,依然生机勃勃。

张玮:邬厂长你好,幸会。不瞒您说,其实我从小是在杨浦长大的,换句话说,其实我就是喝着杨树浦水厂的水长大的,但是我从来一次也没有进入过杨树浦水厂,很好奇。

邬晓东 杨树浦水厂副厂长:那我带你参观一下。

旁白:走在杨树浦水厂,英式城堡建筑群格外醒目。当年英国工程师哈特设计的厂房,建筑上的年份记录着它走过的岁月。作为近代中国城市供水的起点,1883年8月1日,水厂正式开闸放水。自此,它走过的每一步都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而“资历最深”的一号出水车间,如今依然在为市民服务。

邬晓东:一号车间它是1881年开始建造,然后到1883年建成投入使用。

张玮:换句话说它其实是清朝建成的。

邬晓东:对。

张玮:邬厂长,我其实挺好奇的,当时这个自来水厂它(原来)是什么样的。

邬晓东:用一个词来表达,就是波光粼粼。它整个的水厂都是水池,也就是说它基本上没有什么建筑物。

邬晓东:这是我们厂里的清水唧机。

张玮:清水唧机,这名字挺可爱的。

邬晓东:当时是英国人建造的,包括我们还有一个阀门也是英国人建造的。所以当时这个厂建造的时候,大部分的设备都是乘船漂洋过海到厂里来,通过我们慢慢地把它改造、吸收、改进,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张玮:其实我也很感叹,因为我知道这个水厂其实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了。那您是一个30多年的老水厂人了,那您的感想是怎么样?

邬晓东:因为小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来水从哪里来。自从进入杨树浦水厂以后,回到家里我把水龙头打开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就在想,这是我自己做出来的(水),品质我是非常放心的。

旁白:离开杨树浦水厂继续向前,是杨浦滨江船厂段。脚下那斑驳的钢板还是原来的模样,上面醒目地镌刻着船厂的前身。祥生、瑞镕、英联和解放初期上海船厂各个阶段的历程。在这里,我遇见了正宗的“船三代”,上海船厂原副总经济师,葛珺。

张玮:葛老师,您是哪一年进上海船厂?

葛珺:我是1978年,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那个时候绍兴轮——中国第一艘出口的万吨轮,就是那一年完工的。船下水是一个很隆重的仪式,我们都是像过节日一样,特别自豪。

张玮:可以想象当时这块地方肯定是非常热闹。

葛珺:浦东是总厂,这里是一个分厂。我们厂里有一个轮渡。

张玮:内部的一个轮渡。

葛珺:上海就我们独此一家。

张玮:葛老师,现在走到这个天台,这个一号船坞和二号船坞看得很清楚了。

葛珺:对。

张玮:这个一号船坞在是承担了“长江口二号”的考古研究。

葛珺:“长江口二号”古船,我是看着它进来的。我觉得这个船坞,过去是修船的,现在有一个古船到这里来以后,把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非常好的一个创意。

张玮:一路风风雨雨,其实你见证了这个上海船厂的历史,上海又要打造国际航运中心。那你作为一个老上海船厂人,你觉得站在此时此地有什么感想吗?

葛珺:国际造船业的“皇冠”上的三颗“明珠”都是在上海的造船企业建造。我们的造船工业通过引进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经过我们自身地努力和不断地研发,培养了一大批造船的大家,创造了很多新中国的“第一”。我们现在已经处于世界地领先,我很自豪。

旁白:杨浦滨江,西方工业文明在这里留下了她进入中国后最早的足印,让上海成为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和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有容乃大的“海派”,成就开放包容的上海,汇聚世界的色彩斑斓。从古典雅致的江南园林到千姿百态的万国建筑;从吴侬软语的婉转悠扬到世界艺术的齐奏交响;从本帮美食的浓油赤酱到法式大餐的精致浪漫……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对多元文化的热烈拥抱。就是在这样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中,中华文明吸纳、融合着外来文明的有益成分,不断汲取自身赖以发展壮大的新资源、新动力。

一路行遍祖国东西南北,真正理解了古人所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包容是中国人心中的大德,是根植于民族文化的血脉,更是实现中华文明长期繁荣的精神源泉。

【标版】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编辑: 张博忺
责编: 姚乐
关键词: 家国万里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以侨为桥聚同心 青春逐梦共报国——“四季花开·侨见倾心”青年联谊活动顺利举办
浦江同舟2天前
00:09
印度女医生自杀 手掌写遗书控诉警官多次性侵
时讯3天前
00:54
阿庆爷叔看不懂了,足球比赛比的不是球
番茄鱼3天前
00:35
上海一景区招人扮演“野人”?景区回应:假的,别上当!
时讯2025/10/24
00:08
中方回应欧盟制裁中国大型石油企业:坚决反对!
时讯2025/10/23
00:09
梨泰院踩踏调查公布 与尹锡悦搬出青瓦台有关
时讯2025/10/23
00:17
郑丽文细数“九二共识”优点:民进党不肯面对现实
时讯2025/10/22
00:31
特朗普称中国不想对台湾发动“进攻”国台办回应
权威发布2025/10/22
00:10
50万交保!陈柏霖、修杰楷走出警局态度不同
时讯2025/10/22
00:07
大学生在柬被虐待身亡 韩官员将其骨灰盒接回国
时讯2025/10/21
00:29
非机动车闯红灯 “鬼探头”撞车警方判定无争议
看呀STV2025/10/21
02:02
指尖相遇,听见千年传承的心跳
时讯2025/10/12
01:04
《穿梭生死:探寻古埃及文明的底座》即将上线!
时讯2025/09/26
00:56
AIGC再现古丝路盛景
时讯2025/09/21
00:09
“怼脸”拍摄歼20!正向视角对空摄影大片来了
时讯2025/09/18
03:38
语文老师的浪漫,是把千年文明“梗”进你心里!
时讯2025/09/10
02:40
开学在即孩子近视怎么办?眼科专家:只能二选一
看呀STV2025/08/25
04:16
十二烈士血洒小孤山
时讯2025/08/24
32:34
江山如此多娇
时讯2025/08/16
立秋时节,一起来体验这条“团结之路”→
浦江同舟2025/08/11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