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浦东美术馆举行的“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自从今年4月份开幕以来,已经吸引了超过30万名观众。7月17日,陈逸飞先生的雕塑代表作《东方少女》与水乡系列油画《拱门与桥》分别由陈逸飞家族及陈逸飞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正式赠予浦东美术馆,成为美术馆永久馆藏。这不仅是对浦东美术馆专业地位的高度肯定,更是陈逸飞“大美术,大视觉”精神薪火传承的重要节点。
陆家嘴集团副总经理、浦东美术馆馆长李旻坤表示,陈逸飞的作品,作为上海乃至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篇章,是构建完整、有深度的本土现当代艺术收藏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本次《东方少女》与《拱门与桥》的正式入藏,极大地丰富了浦东美术馆的馆藏体系,提升了其在现当代艺术收藏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在陈逸飞先生的‘大美术,大视觉’理想中,美不仅停留于画布之上,更融入城市血脉、时代肌理、公众生活之中。《东方少女》代表着城市精神的具象化,而《拱门与桥》则以诗意笔触重塑江南意象。两件作品共同传递出陈逸飞所追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厚度。”
此次捐赠的两件代表作品,堪称陈逸飞艺术生涯的重要坐标。《东方少女》创作于2000年,是陈逸飞创作中难得一见的雕塑作品。少女身姿轻盈、右手执扇、左手提笼,神态优雅又充满活力。
该雕塑诞生于艺术家位于泰康路的工作室,并于2000年参与了法国文化部主办的“现代雕塑回顾展”,在巴黎杜乐丽花园与贾科梅蒂等世界艺术大师作品并列展出,构成跨文化艺术语境中的典范性对话。如今静立于浦东美术馆之中,仿若一位跨越世纪的“海派丽人”,唤醒城市记忆中那段隽永的视觉梦影。
另一件捐赠作品《拱门与桥》创作于1999年,是陈逸飞极具代表性的水乡系列作品,亦是贯穿他一生的创作主题。画面描绘了典型的江南拱桥场景,黑瓦白墙与水面倒影彼此交织。艺术家在本作中采用了繁复的厚彩磨砂技巧,使画面呈现出细腻的肌理感与柔和的光影氛围,完美再现江南水乡的朦胧意境与流动气韵,寄托了陈逸飞对于故乡的怀念和对于江南人文景观的崇尚。
两件作品虽形制不同,却精神共融,生动诠释了陈逸飞以“大美术”拓展艺术边界、以“大视觉”书写时代精神的非凡实践。此次两件经典之作正式纳入浦东美术馆馆藏,可谓是时代精神的延续。
仪式现场,艺术的力量在多重维度中绽放。著名钢琴家孔祥东隆重登台,演绎经典旋律为捐赠仪式献礼。上海爱乐乐团也奏响华美乐章,音乐流转于报告厅间,与陈逸飞创作的《东方少女》与《拱门与桥》遥相呼应,构筑出一场横跨媒介的感官交响,激荡起“时代逸飞”的情感高潮。
作为展览的重要延伸,浦东美术馆亦将以此次捐赠为契机,持续深化拓展“时代逸飞”的活动体验:包括“时代逸飞”沉浸式VR体验项目、“黄河颂”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多面逸飞”亲子艺术工坊、相关主题讲座与学术对谈等多元活动,在新时代语境中持续点燃“逸飞精神”的火炬,赋予其更广泛的社会活力与教育意义。
陈逸飞作为中国当代最早的“大美术,大视觉”概念的引入者和倡导者,他打破了媒介边界,将绘画、雕塑、电影、时尚、环境设计融于一体,推动“视觉艺术社会化”的发展浪潮。他通过行动践行了一种上海精神——开放、包容、充满创造力。他积极地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叙事。
值此浦东不断推进文化建设与国际交流的重要时刻,陈逸飞的经典之作在此安放,不仅是艺术家的精神回响,更象征着城市文化发展新的跃迁。从海派传统的底色,到面向全球的文化格局,浦东美术馆正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构建起通向未来的艺术对话平台,构建21世纪中国文化艺术新地标。
编辑: | 章海燕 |
责编: | 李鹏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