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当年的胜利,离不开每一位为之付出青春热血的战士们。如今,这些抗战老兵们都已年入耄耋。日前一次机缘巧合,我们了解到,有一位99岁的抗战老兵,有一份心愿单亟待完成,于是,有了我们这次的上门拜访。
无论刮风下雨,99岁的和喜恒,仍然每天坚持步行 前往百米外的干休所报到。“您会看那天的阅兵仪式吗?”“想啊。”
在杨浦区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他是11名健在离休干部中的“老大哥”,但如果时间倒退87年,他就是129师28团的“最小八路”。
电视剧《亮剑》开篇一仗的原型:卷峪沟阻击战,就是在和喜恒的家乡打的。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在华北多个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和喜恒老家所在的山西省昔阳县沾尚村也未能幸免。抗战老兵和喜恒回忆:“我们村里老百姓死了十多个,要当兵,当兵了才能打日本人。”
不满12岁的“小孩孩”(昔阳方言)毅然告别父母、投身革命,想法很简单:保卫家乡!他的儿子和云山回忆:“他当兵时军装特别大,那一晚他妈妈熬夜把衣服改小,改成合身的棉袄,这件事他记的特别深。”这竟成了母子间最后的温情时光。一年后,他的母亲在逃难途中,惨死于侵华日军枪口之下。
而入列“刘邓大军”的和喜恒,跟随团部在太行山区打游击;1940年,他又投身轰轰烈烈的“百团大战”。他说:“离敌人特别近,我就扔手榴弹,扔完赶紧跑,打着滚下山。”
之后又转型“卫生兵”,抱着药筐穿越烽火线,每天与死神“抢夺伤员”,在战场上淬炼为一名创伤科老手。他说:“我能开刀取子弹。我这个人是比较泼辣的,我没入党时,就总爱跟党员比,他们能做到的,我也要做到。”
1943年2月,在荣获“白求恩医务工作者”称号的同一年,16岁的和喜恒,光荣入党。他说:“我想加入共产党,因为要打日本人、救中国,要建立一个新国家。”
“军医”、“党员”,成了和喜恒随后四十年的人生标签。战争年代,他历经抗战、解放、抗美援朝;和平年代,他辗转北京、新疆、上海,在救死扶伤一线,继续“泼辣”地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誓言。1976年,他还作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教部主任,带队支援了唐山大地震。
这股“轴”劲一直延续到了1983年离休后,家中的陈设四十年如一日,同样必须坚持的,还有“光荣之家”周周不落的“组织生活会”。他的儿媳梅志琴说:“他常跟我们讲以前打仗多苦。这种精神从我们这代传到外孙女、重孙,一代代传下去。”
1938年离乡抗战后,和喜恒只在1977年、2006年回过两次沾尚村,随着年事渐高,这两年,再回老家看看,成了老人家新的执念。他说:“我准备了一些钱带回去,想为家乡种树、发展经济出一份力。”
八十年光阴流转,当年的小战士虽早已白头,但心中仍然牵挂着一千多公里外,太行西麓的的小村庄。因为那里,是他的出生地,他抗战的起点,更是他信仰的启蒙地。
在99岁的抗战老兵和喜恒心中,回家乡看看就是他最大的心愿,但因为年事过高,再考虑到身体状况,这次他没法亲自回到家乡,于是,我们主动请缨,希望能代替和老踏上这趟回乡的路,代他好好看看老家如今的风貌。那么,老兵的心愿单能否实现?
编辑: | 张予洋 |
视频编辑: | 陶余鑫 |
摄像: | 夏祺 |
责编: | 李鹏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