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上海始终在探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社会治理的系统工程,由谁牵头、为谁服务、如何持续?长宁在全市乃至于全国率先走出一条探索之路,它是怎样让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能够覆盖到最广泛的人群的?
这里是长宁新华社区里的心灵驿站,居民们围坐一起,在上海音乐学院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正享受一场音乐疗愈。“2211,非常棒!”“还能预防认知障碍!”
手鼓、铃铛、沙锤等各类乐器被随机分发到参与者手中,老师们带领大家即兴共创乐章,不需专业技巧,也没有乐谱限制,大家可以用音乐来自由表达。一位居民分享道:“首先的感觉是身心轻松,心情也比较愉悦。因为我们老年人平时会有莫名的焦虑感跟寂寞感,很需要这类活动来充实内心。”上海音乐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毛媚表示:“出现负面情绪其实很正常,音乐、瑜伽、体育锻炼……这些都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
长宁区正在通过“专业机构+社区资源+志愿者”的联动模式,搭建起区心理服务中心、街镇心理服务工作站、居民区心理健康服务点三级平台,将专业的心理服务送进社区老百姓身边。有数据显示,通过艺术疗愈,参与者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提升78%。
新华路街道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驻点心理咨询师马春燕认为:“这些活动帮助建立信任感。人们必须在感到安全、被信任的关系中,才会打开心扉,我们才能真正帮他们分析情绪背后的核心冲突。”
通过艺术疗愈等各种方式,帮助参与者找到并减轻情绪压力,这样送上门的心理服务,还走进了办公楼宇,覆盖到了工作压力较大的白领群体。
“勇于尝试,是我们所有人要干成一件事情所必备的、最关键的一种美好性格特质。”工作日的中午,周家桥街道雅仕大厦党群服务站内,正在进行一堂有趣的心理课。参与者们通过选取图片,分享与之相关的美好人生经验,最后再由同伴转述。就这样,大家参与到彼此的高光时刻中,并能看到自己同样拥有的类似闪光点。
一位市民感叹道:“我们分享了人生中很有成就感的时刻,挖掘到自己身上的成功特质。分享完都会感觉到——哇,原来我这么棒!”周家桥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心理咨询师赖敏英说:“白领在求职、工作、人际、收入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当他们无处倾诉时,我们提供一个放松、舒压的空间,用专业方式快速把他们的能量‘拽回来’。”
服务站所在的中山公园商圈办公楼林立,附近工作的白领都可免费报名参与课程,每两周一次的课程日渐抢手,不少人爱上了这种用午休时间给情绪充电的方式。一位周边白领封先生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必需的。利用午休碎片时间参加附近的活动,推广给更多人,对大家都有好处。”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社区平安办主任张宁表示:“把精准服务送进楼宇,能帮助他们解决职场心理问题,也能提升工作效能。”
长宁区还开通了24小时心理服务公益热线80110808,为社区群众提供全天候、无接触式的私密咨询服务。目前,全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每年线上、线下服务群众超过8万人次,其中,专业心理咨询2600余人次/年,跟踪服务重点高危人员1000余人/年,从“心安”出发促进群众自治共治,其实也是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数据显示,区内报警类110警情、纠纷类警情连续多年下降。
中共长宁区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廖波说:“我们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将心理服务融入15分钟生活圈、8小时工作圈和24小时陪伴圈,推动塑造理性、平和、向上的社会心态,实现城区治理有温度的良性循环。”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这是一个将“心理建设”融入城市治理肌理的实践,核心在于从传统“治标”的矛盾纠纷化解,转向“治心”的源头治理和心态培育,从而筑牢社会稳定的心理基础,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也提升了市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编辑: | 张予洋 |
视频编辑: | 杜茜 |
摄像: | 王天峰查佳旻 |
责编: | 李吟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