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通常高温高湿,为蚊虫滋生繁殖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以蚊虫叮咬为传播途径的“基孔肯雅热”,就在过去一周,进入公众视野。从7月初,佛山市顺德区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地疫情以来,截至7月19日,佛山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其中顺德区1790例。好在发现病例均为轻症。但不免令人担心,什么是“基孔肯雅热”?感染后有哪些症状?对上海本地有没有影响?怎样预防?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它首次暴发于1952年,最初发生于非洲和印度,后借助气候变化与跨国旅行快速扩张其版图,目前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区域呈地方性流行,已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其踪迹。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四宝表示:“今年基孔肯雅热,目前在国内传播,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比较高的。以往就是零星出现,今年在近期有这么多病例暴发,这就说明在当地病毒已经在蚊子种群里面繁殖了。目前我们觉得可能跟温度,跟当地的人员旅行往来比较多,跟最近的气候、雨季下雨比较多有关。”
王四宝还说,在上海白纹伊蚊还是蛮多,虽然在城区占一个主要蚊种,但是我们上海地区的蚊虫防控控制的措施比较好、比较有效,一般密度也不会太高。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在国内也无疫苗可预防。
编辑: | 董智杰 |
责编: | 姚乐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