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处于这次“预制菜”舆论中心的西贝发布了致歉信,信中表示10月1日前,西贝全国门店会陆续完成多个菜品的现场现制,比如其中一道手撕椒麻鸡调整为生鸡在门店现煮。事实上,这场上周三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的舆论战,让西贝陷入了最大的信任危机。在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西贝门店情况如何?又引发了餐饮行业的哪些连锁效应?

西贝工作人员:暂停(参观)了,咱们家明厨亮灶,你们可以在外面看。
在向社会公众开放后厨参观,却掀起“几乎全是冷冻食材”的批评潮后,昨天下午,西贝以保障后厨食品安全为由,暂停了全国所有门店的后厨开放。而这两天,西贝的客流也下降明显,外卖订单量也下降了。

周日晚市,环球港各大餐厅都在排队等号,西贝门口却十分冷清。西贝工作人员坦言:“生意肯定没有以前那么好吧,原来的话都要排队、都要等位的嘛。”

“哪些菜属于预制菜”是这次争议的最大焦点,西贝从自信开放后厨,到最终停止并以道歉收场,背后反映出的正是相关标准和消费者心里标准的差距。根据去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6部门界定的标准,餐饮企业中央厨房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确实都不属于预制菜;但当保质期长达24个月的冷冻西兰花净菜出现时,消费者还是破防了。
一位消费者表示:“我可能不太会带小朋友去吃了,我感觉不太值这个价格。”另一位消费者则针对冷冻食材提出疑问:“西兰花焯一下水,我觉得很简单一个东西,为什么一定要去拿冷冻的菜去做呢?”

也许是感受到了舆论压力,今天,西贝向公众道歉,并承诺10月份开始,门店多款产品将开启现场制作。

事实上,西贝并非第一个因为预制菜被质疑的餐饮品牌。曾经的排队王 太二酸菜鱼,也曾被质疑过是不是真的用活鱼。今年上半年,太二推出5.0版鲜活模式新店型,主打“活鱼现杀”和“明厨亮灶”。工作人员介绍:“现在鱼是活的进入到门店,然后我们再进行宰杀制作。我们现在不展示(活杀),因为我们现在鱼缸还没建好。”
而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不少餐厅也开起后厨直播,来证明自己现制现烧。“真实的乌鸡,它的肉在生的时候其实是发红的。”

有的餐厅为了和预制菜撇清干系,甚至将食材的新鲜程度 精确到了分钟:“我们是9点35分到店的黄牛肉,上午送一次下午送一次,都是新鲜杀完之后立马送过来的。”

这家连锁餐厅为每一款菜品都打上了标记,绿色代表餐厅现做、黄色代表中央厨房、外采的半预制菜品,红色代表复热预制。“是不是预制品让顾客自己选择,”连锁商家表示,“比如红烧茄子的茄子是油炸好的,中央厨房提供,就是油炸好的茄子,现场再炒。”
预制菜不是原罪。对餐厅而言,在既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供应,又要实现出餐效率,还要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中央厨房+预制菜模式确实是最优选。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今年将突破6173亿元。

在这种背景下,坦诚和信任才是关键。主动公开信息,把知情权和选择权交给消费者,是餐厅该做的;而不是前台讲故事收取现炒的钱,后台却用预制菜降成本,侵害消费者权益。“不要把预制菜按照非预制菜价格卖就行了,对吧?其实大家不排斥预制菜。”一位消费者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上海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原立军指出:“预制菜的货品是越来越多,货架也越来越宽,说明消费者在理解预制菜。但是在餐厅里边,他觉得他吃到很多是不知道来源的一些预制类的产品,他认为被欺骗。”

据了解,《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届时,不仅预制菜“身份”会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
华东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吴江表示:“期待在未来的这个国家标准上面,能够增加对这些环节的把控,使得我们消费者再去选择这些菜品的时候,对自己的健康能够有一个数据化的认知和知晓度。”
罗永浩和西贝的预制菜争议意外成为行业规范化的催化剂。关于预制菜,信息需要更加透明,让消费者主动选择。预制菜的真正挑战不在与技术层面,而在于如何建立起消费者的信任纽带。餐饮业发展,终究要服务于人,既要追求高效便捷,更要满足公众吃得安心、吃得明白的刚需。赢得公众信赖,行业发展才能有美好未来。
| 编辑: | 张予洋 | 
| 视频编辑: | 王岑峰 | 
| 摄像: | 孙佳逊 | 
| 责编: | 虞之青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