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是我国抗日战争战略转折的关键节点,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占领全中国的企图,中国战场由此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相持阶段。
在武汉江岸区,有一条“陈怀民路”,路名取自一位年轻的抗日英烈。
在武汉会战正式打响之前,空战率先爆发。1938年4月29日下午,日机又一次突袭武汉。中国空军飞行员陈怀民,驾驶战斗机迎战,在击落一架敌机后,他遭到5架敌机的围攻,不幸胸口中弹。
此时跳伞或许可以保全性命,但陈怀民强忍伤痛,驾机在空中来了一个180度的翻转,拼尽最后一口气把敌机撞了下来,空中瞬时就是一团火。
和敌人同归于尽时,陈怀民年仅22岁,他也成为世界空战史上首位与敌机对撞的飞行员。在这场空战中,中国空军最终击落敌机21架。当时,不少武汉市民都在街头目睹了空战全过程,他们深受鼓舞,抗战热情空前高涨。
南京失守后,武汉成为了实际上的战时首都,当时刚刚建成不久的湖北省图书馆也成为了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驻地。而它也见证了国难当头,国共两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共同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武汉会战期间进入黄金时期。
早在1937年底,中国共产党就派出周恩来、董必武等人来到武汉,动员组织各界民众投身抗战。会战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号召下,武汉三镇发起了“献金运动”,上至政要将领、商界名流,下至车夫、工人和小贩,纷纷捐款捐物。如今的政治部第三厅旧址,还陈列着许多记录当时盛况的照片。
武汉历史研究学者卢纲描述,当时的情景是每个献金台都是人潮涌动,原来计划只有三天的献金运动,在广大武汉人民的要求下又延长了两天,一共捐到了百万(法币)巨资。
“献金运动”中筹集到的善款,用来从香港采购药材,送到全国各大战区,解了前线的燃眉之急。中国共产党还通过第三厅,将分散的工会、商会、学生组织统一起来,为军队赶制军服,提供救护、炊事服务等战时支援。
卢纲说,这里实行了中华民族以武汉为中心的政治总动员,压制了投降派,争取了中间派,鼓舞了主战派,坚定了我们全民抗战的决心。
在随后的一次次战役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以死相拼。其中,万家岭大捷是武汉会战中的一次重大胜利,敌军孤军深入江西万家岭地区,中国军人趁势反攻,激战10多天,几乎全歼日军第106师团主力。
中国海军也在长江上参与了激烈战斗,1938年10月24日,正在执行任务的中山舰,遭遇6架敌机轰炸。中山舰奋起还击,直至重伤沉入江底,舰长萨师俊等25名官兵壮烈殉国。
在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修复后的中山舰就静静安放在这里。这处弹孔就是当时日机的炸弹在水中爆炸之后撕开钢板形成的,也成为中山舰沉没的致命伤。
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部主任田梦莹介绍,中山舰的沉没是在1938年的10月24日,武汉是在10月25日沦陷的。也就是说,中山舰的沉没标志着武汉会战的结束。
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中国军队用顽强和持续的阻击,打破了日军妄想速战速决的图谋,也为抗战物资和民众向后方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这一战局的演变和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判断惊人的一致。
武汉城市史研究专家王汗吾说,经过这一次战役之后,日军没有更大的力量发动战略进攻,再次印证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是不可能的。
武汉受降堂,也是这座英雄城市的历史见证者。如今,这里作为抗战历史纪念馆向公众开放,常有参观者驻足追忆。
受降堂所在的中山公园如今是一个综合性的休闲场所,每天都有很多武汉市民来到这里,打球、跳舞、健身。
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当年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先烈们,希望看到的样子。
编辑: | 张蕴昆 |
责编: | 周缇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