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徐汇区的“模速空间”是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上海时重要的一站,作为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这里已入驻企业100多家。
阶跃星辰成立于2023年4月,这家落户于“模速空间”的人工智能企业,专注基础大模型技术。成立两年,阶跃星辰已自主研发了5大类、全体系的基础大模型矩阵,是国内基座模型种类最全面的公司之一,还持续开源语音、视频生成、图像编辑等多个多模态大模型,并通过搭载汽车、手机等消费终端,打造人工智能的“超级助手”。
“在‘模速空间’,人工智能企业与科研机构聚链成势,‘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让资源对接跑出‘加速度’。”阶跃星辰副总裁李璟说,希望借助这里的生态链、产业链,加快推进更多的实际应用落地。
走进“模速空间”,各类人工智能主题沙龙、论坛信息,挤满了公共区域的“排片表”。更可喜的是,这里“年轻感”十足,从业者中,近三分之一是28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多企业创始人、CEO的年龄不到30岁。
成立不到两年,“模速空间”已汇聚无问芯穹、阶跃星辰、稀宇科技、商汤科技等标杆企业形成“北斗七星”,并辐射带动徐汇区聚集大模型企业近400家,累计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地,约占上海全市的61%,形成了从算力、基模、大语言、端侧等基础设施建设,到生命健康、消费、金融、文娱等垂直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模速空间”还创新打造了上海首家人工智能产品体验店等一批智能终端的消费新场景,消费者通过亲身体验,打破对AI科技的认知壁垒,同时推动更多合作项目与产品落地。
人工智能是上海着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围绕徐汇的“模速空间”和浦东的“模力社区”,上海形成了“一东一西”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企业超350家。今年一季度,上海人工智能产值同比增长13.2%,有力地拉动了全市GDP的增长。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上海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整机本体以及下游应用终端等多个环节。在浦东“模力社区”,智元机器人等领军企业相继宣布完成量产或量产准备,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上海正强化资金、金融等支持,力争今年实现1000亿元的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依托现有人工智能产业链优势,上海在2024年年底还发布了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瞄准到2025年年底,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面向智能终端、自动驾驶等5个关键领域和金融、制造等6个重点行业,推动垂类应用,力争形成50个左右具有显著成效的示范应用成果。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沈灏指出,目前,上海在人工智能部分细分领域增长态势强劲,建成多个计算机群,建立普惠公共的服务开放平台,创新布局技术领域的热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年底,上海已经有约60款大模型完成了备案,这些大模型在技术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持续迭代升级。同时,在政策与金融服务支撑方面,上海进一步激活金融科技生态,承建规模超过600亿元的国家人工智能基金,会同市国资委启动人工智能先导产业母基金,组建上海创智学院,进一步推进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加速“人工智能+”的复合型专业模式建设,构建人工智能的标准体系。
沈灏说,未来上海要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首先,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和攻关任务,如,加快推进向万亿参数、混合架构、多模态大模型的迭代,推动国产芯片的研发与软件适配。其次,在科学智能方面,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强化资源要素的流通供给。资金方面,推动先导产业母基金的加快投入,构筑产业生态。人才方面,积极加入和推动人才的建设和平台的工作。此外,还要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的应用示范场景训练及标杆场景的落地工作。上海的探索,不仅指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标杆,也要为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新的范式。
编辑: | 翟静 阮丽 |
责编: | 崔信淑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