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叩击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流调蹲点记录②如何拼凑出一位新冠病例的轨迹

2021-09-05 01:35:55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张英  王珏

9月4日,随着祝和苑和千汇一村解封,上海全市中风险地区清零。上海市民行程码上的小星星也终于不见了。这些中风险地区是如何确定的?今天的流调蹲点记录,看看新闻Knews记者全程记录了一位疾控版“福尔摩斯”查找出新冠病例轨迹的全过程.


病例去了哪儿?


在上海,疾控中心一旦收到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的报告,就会启动流调工作,来摸清病例在发病前14天的活动轨迹。


“不好意思,又来麻烦你了”。


浦东疾控工作人员邵鹏再一次拨通了病例B先生的电话。“我想问你一声,8月6日上班是早上7点到晚上7点,还是6日晚上去上班的? 我们现在14天之内的都要回忆起来……”


“我记不清了……”


流调工作面临的第一道坎,就是因为时间久远,病例常常忘记了过往14天的活动轨迹。比如这位B先生,怎么也记不清某几日上班的时间。


而根据初步的交流,邵鹏和同事在纸上排列出病例过往14天的活动轨迹,发现了时间上的矛盾。


“从6号开始算,早班的话,到16号那天,他就是上班的。这样的话,中午去丈母娘家吃饭,时间就排不上了。”邵鹏无奈地表示:“发现矛盾之后,我还要再打电话去问他,让他核实。我们只能一步步帮他再回忆,不是一次性就成功的。”



病例接触了谁?


经过与病例及其单位负责人的反复沟通,流调人员终于确认了B先生的上下班时间。接下来,排摸出病例在发病前几天接触的人员,是判断密接的重要一步。


“你上班卸货,有专门的搭子吗?”


“搭档的信息方便给我们吗?”


“进隔离点前几天,和楼道里邻居讲过话吗?”


一个又一个问题抛给了B先生。之所以问得那么细,就是想知道,B先生和谁有交集。邵鹏告诉记者:“他提供了4个人信息,我们也会向机场管理方要求观看监控,确认是不是有交集。如果彼此没有防护、面对面或者近距离的接触,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作为密接处理。”


病例在休息的时候去过哪里、做过什么、见过谁、有没有戴口罩,也都需要重点询问。此外,上下班的交通工具是什么?也是流调人员关注的焦点。当获悉B先生是自己开车过去的,邵鹏连忙告知现场处置队伍,“B先生的车子需要做一个采样、消毒。”


病例戴口罩了吗?


一来一回,双方不断反复沟通。来回2个小时左右,当发现病例在过往14天中,去过丈母娘家吃饭,以及又回想起去过多家商铺的时候,邵鹏有点小小的焦虑,这可能意味着病例接触的人群更多了。


“一家三口,应该说1、2、3、4、5、7个人吃饭。”邵鹏掰着手指头,算起同B先生一起吃饭的人数。而得知B先生这几天外出购物、买菜并没有佩戴口罩,邵鹏更是紧张起来。“他去了很多地方了,他说他这阵子出去都没戴口罩,买菜什么没戴口罩 。”


为了详细了解B先生去了哪些地方,邵鹏还要请出一些先进武器,比如大数据信息、支付宝、微信支付、消费记录等等。“消费记录很有帮助,能帮我们确认时间,病例具体去了哪个地方都能确定。”邵鹏告诉记者,“如果通过比对发现有很大出入的话,我们还要向当事人询问情况,或者观看他去过地方的监控设施。”



保密原则保隐私


流调人员就好像福尔摩斯一样,一一调查病例发病前14天的活动轨迹,既为了寻找感染源头,也为了调查病例可能会把病毒传播给哪些人。有时候,针对一个活动轨迹“丰富”的感染者,可能需要排摸数百人,都需要一一打电话核实。


“我是上海疾控中心的流调人员。”


“去超市排队的时候您戴口罩了吗。”


“您有去过哪些地方、见过什么、然后做过什么事情?”


“我们慢慢来回忆一下16号开始的日程。”


“您这边暂时没有作为我们密接进一步调查了,不紧张不紧张。”


疾控部门通过人工排摸,结合相关部门提供的大数据信息,以最快速度排摸密接和密接的密接,跟病毒赛跑,跟时间赛跑。早一秒弄清病例的行踪,就能多保护一群人。


当然,涉及个人隐私部分,一定做到保密。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周一心主任告诉记者:“我们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和查询制度,相关部门经过请示以后进行相关的一些病例的排摸,反馈给我们,双方都是要遵循这个保密原则的。”



多一个不要,少一个不行


差不多2到4个小时,一份初步流调报告就出炉了。而在流调过程中,各个调查小组之间的信息及时互通,针对密接、密接的密接的排查、环境采样、场所消毒、场所管控、样本检测等工作都在同步进行。


邵鹏告诉记者:“我在这里做流调工作的时候,外面还有同事同步在做密接等工作。这份报告出来,这些病例以及密接们该去隔离点的就已经去隔离点了,已经全部都有着落了,不可能有人流落在外面了。”


在浦东机场此轮疫情中,疾控中心迅速反应,共排查密接及密接的密接约1400人,筛查对象约十万人。一大串数字的背后,是上海防疫工作的速度和精度。


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表示:“上海能够坚持到今天,靠的是科学精准,我们的精准指的是什么?我们不是无限制的扩大,我们的精准指的是多一个不要,少一个不行。”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张英 王珏 摄像:刘宽漾 朱晓荣)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疾控流调福尔摩斯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47
中方:对欧方无理制裁中国企业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蓝厅之声3天前
02:37
宠物进飞机客舱渐普及 如何有爱无碍?
看呀STV3天前
00:09
普京特朗普热聊2个小时不想挂电话?通话内容公布
时讯2025/05/20
00:21
新冠病毒抬头?钟南山:预计六月底前结束
一眼看天下2025/05/20
00:06
美国前总统拜登确诊恶性前列腺癌 特朗普发声
时讯2025/05/19
01:34
上海:五月新房销售稳中向好 前半月成交环比增长约5%
时讯2025/05/18
00:44
周深演唱会 自弹自唱《嗨!人间》献给上海站
爱上海2025/05/18
00:10
歼-10CE首次实战击落多架战机 自己无一损失
看现场2025/05/17
00:11
美军公布F-47战机更多细节 作战半径超越F-22
时讯2025/05/17
00:12
特朗普宣布将研发F-55战机:因为我不喜欢单发!
时讯2025/05/16
00:08
外交部回应美滥用出口管制措施限制华为昇腾芯片
时讯2025/05/16
00:50
外交部:中方绝不接受!
蓝厅之声2025/05/16
07:27
重病老人取款去世事件“反转” 折射哪些困境?
新闻放大镜2025/05/16
00:11
特朗普喊话库克:不希望苹果公司在印生产iPhone
时讯2025/05/16
01:09
涉肖某、董某莹、协和“4+4” !卫健委通报来了
一眼看天下2025/05/15
01:14
病重老人医疗费告急 被抬到银行取钱时死亡
东方快评2025/05/15
00:09
病重老人被要求亲自取钱在银行去世 警方已介入
一眼看天下2025/05/15
00:09
美东时间5月14日0点01分起 美调整对华加征关税
一眼看天下2025/05/14
00:07
波兰等国施压下 欧盟将对乌克兰大幅加征关税
一眼看天下2025/05/14
00:05
明天12时01分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公告
时讯2025/05/13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