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秦始皇帝陵兵马俑陪葬坑进行首次正式发掘,约8000尊陶俑及陶马、4万余件各式兵器,分布在三个不同形制的坑中,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庞大的地下军团从尘土中苏醒,世人却不知它的本来面貌。
1999年考古人员在秦陵二号坑内发现了一批保存完好的彩绘兵马俑,对兵马俑的原貌有了新的认知。2009年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4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中,发现200余件陶俑,多件身上都带有彩绘。
原来,“地下兵团”并非“灰头土脸”,而是鲜衣怒马、光彩照人。
经过几代文物保护修复者的长期实践,丢失的色彩在两千年后找回。朱砂、古白、石青、石绿……斑斓重甲穿越历史长河复现在人们眼前。
目前的考古发现,秦俑身上的紫色,最早出现在春秋中晚期的文物上,直至东汉末年消失。兵马俑彩绘使用的都是天然矿物质颜料,而这种紫色的主要成分为硅酸铜,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两千年前的秦国工匠是如何调配出这种人工合成的“中国紫”的?
通过近两年反复实验,技术团队终于反推出秦人烧制中国紫的过程,然而,两千年前的秦人如何掌握了这项技术,色谱深处,仍悬着未解之谜……
编辑: | 唐春源 |
美术编辑: | 杨寰昱 |
责编: | 王琳琳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