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新闻透视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貉”口普查能否实现“貉”睦相处?

2025-08-14 22:32:46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冯丹 涂鹏程

最近经常接到市民反映,家门口又遇见了野生动物“貉”,不敢碰,也赶不走,家有老人孩子的难免更多一些担忧。到底该怎么和这些城市里的野生貉和睦相处?最近,上海刚刚完成了第四次“貉口普查”工作,有没有从中找到答案呢?



王阿姨住在松江佘山附近,这个夏天来,他们家的院子,被几只不速之客看上赖着不走了,王阿姨望着自家小院愁容满面:“一只貉生了6个宝宝,赖着不走,可臭了!菜地都给刨得乱七八糟。”“多得很,几乎每天都能看见。”


貉,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居民小区内,碰不得,但是也赶不走,成了很多小区共同的烦恼。物业管理部工作人员陈经理建议居民用铁丝网或木栅栏围挡私家花园。



近年来,随着上海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像貉这样的本地野生动物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城市环境中,给一些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带来了困扰。为此从2022年开始,上海有一群专家,带着许多市民志愿者一起,开启了“貉口普查”,希望能摸清它们的生活规律,找到城市中野生动物与人和谐共处的模式。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放介绍:“我们最担忧的是野生动物在城市泛滥。貉本就属于这里,是土生土长的居民,我们欢迎它们共存——但数量必须可控。理想的和谐状态,是人与貉相互接纳却互不打扰。”



这个夏天,第四次貉口普查持续进行,其中,此前没有过貉出没记录,但近期却发现貉踪迹的小区,是调查的一大重点。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赵兮手持GPS定位软件穿行在夜色中:“发现貉粪堆或它们藏身的墙缝,我们就标记位置。”



多年的经验积累,队员们已经可以熟练通过气味、粪便等细节,发现貉的踪迹。在一处投喂点密集的角落,王放教授了然于心:“三个猫粮盆、五个水碗、20米深的洞穴——食物水源庇护所齐全,换作我是貉,也选这里安家。”


每一年貉口普查,专家组会记录下貉在城市中的分布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再与人口密度等数据进行比对,来明确各区域野生貉的“承载界限”。上海市林业总站工程师郑运祥认为:"该小区首次纳入调查,填补了关键数据空白,帮助我们完整掌握区域貉群分布的全貌。"



如果发现一些区域貉的密度过高,那么就需要采取一些人为干预行动。


今年7月,松江吴先生家的一楼小院里,一股脑住进12只“钉子户”,专家组给出的主要解决方案,就是取消小区内的流浪猫投喂点。淡家浜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杨丹凤立马行动:“立即取缔流浪猫投喂点,同步强化科普宣传。”手段“上马”后,小区里貉的数量从十几只明显减少到仅剩个位数。这也是此前的“貉口普查”中的发现,当小区存在猫粮投喂时,貉的出现概率可增加15%到58%左右。上海市林业总站副站长李梓榕分析:“貉群扩张两大主因:湿垃圾管理漏洞与流浪猫投喂行为。”



普查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出现的貉主要分布在松江、青浦、闵行、嘉定等地的300多个小区和绿地,总量在3000至5000只,而越来越多公民志愿者的参与和知识普及,加上科学的干预手段,目前,小区貉密度从2022年1.09只每公顷下降到0.44只每公顷。志愿者周赟在普查中感悟:“越了解越敬畏,带着包容心相处其实很简单。”



李梓榕副站长称赞道:“志愿者突破千人,他们自发转型为野保宣传员与社区科学顾问,用专业指导化解人貉矛盾,这是最珍贵的普查成果。”


貉口普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解答公众关切:貉有没有失控?而这也是人与貉和谐相处的基础。这项历经四年的科学普查,为申城摸清了貉种群动态的宝贵生态本底,揭示了其在超大城市中生存的真实状态,为精准定制预警机制、优化城市生态空间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撑,也是上海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大都市的扎实实践。

编辑: 杜茜张予洋
责编: 李吟涛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编辑描述图片水印普查小区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15
生命有终 光影留痕 今年已有9位TVB老戏骨离世
时讯2025/10/28
01:03
死猪堆成山的罗定之问:监管为何“视而不见”?
东方快评2025/10/28
01:04
郑智化道歉了!风波平息但残障设施优化不能停止
时讯2025/10/27
00:09
印度女医生自杀 手掌写遗书控诉警官多次性侵
时讯2025/10/26
00:54
阿庆爷叔看不懂了,足球比赛比的不是球
番茄鱼2025/10/26
00:24
上中路隧道一SUV发动机起火 消防到场前火已熄灭
看呀STV2025/10/26
00:42
4岁娃打呼两月 鼻孔里竟长出一颗牙
新闻编辑室2025/10/26
00:35
上海一景区招人扮演“野人”?景区回应:假的,别上当!
时讯2025/10/24
00:10
委内瑞拉防长:我们的军队是哥伦比亚的后盾
子午观潮2025/10/24
00:08
中方回应欧盟制裁中国大型石油企业:坚决反对!
时讯2025/10/23
00:31
特朗普称中国不想对台湾发动“进攻”国台办回应
权威发布2025/10/22
00:48
专家提醒:警惕老人心理问题“躯体化”
夜线约见2025/10/16
00:09
于适重回阿勒泰策马奔腾:马背上是真正的自己
时讯2025/10/05
01:59
2025“感动上海”年度人物:赵听听
正能量2025/09/23
01:33
9号线试点拆座椅增加站立空间 上海地铁:提升高峰运输能力
时讯2025/09/08
00:35
带娃看病不用再带医保卡 儿童医院试点“刷脸付”
时讯2025/08/29
00:22
普陀:“爱心电梯”步步皆爱意 为七夕“撒把糖”
时讯2025/08/29
00:09
悬赏上海一套房寻子!孩子母亲:有7人主动认亲
时讯2025/08/28
00:39
黄芪灵芝齐上阵 国宝中华鲟夏令也进补
看呀STV2025/08/18
00:08
穿透地表供能 宇宙射线或可支持外星生命生存!
时讯2025/08/08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