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女士投诉绍兴鲁迅故居的“夹烟墙”引发争议。控烟志愿者孙女士的二次投诉虽出于善意,但简单要求文化表达为公共认知让度,并非上策,更有喧宾夺主之嫌。
历史人物呈现需尊重真实性。鲁迅吸烟形象是其历史真实的一部分,抹去香烟无异于篡改历史。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要求保持文物原状,若为避讳一家之言而修改,恐怕会开启不良先例。
当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诱导吸烟的内容必须重视。部分游客模仿“给先生点烟”的行为,确实可能产生不良引导。但投诉本身并非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途径——公共议题的讨论应基于理性沟通而非对立。问题的根结不在壁画,而在公共行为的追风效仿追逐流量,进而触发诱导嫌疑。
鲁迅文化广场背景墙原版画,47cm*46cm,作者李以泰,1974年
鲁迅故里的文旅工作核心,是做好文化传承与公众教育。景区完全可以借孙女士投诉为契机,制作先生禁烟周边;把鲁迅文集中与烟有关的文学细节、历史语境与深层含义充分解释;在墙画旁增设灯光投影介绍,既说明历史背景,也明确提示“吸烟有害健康”,并关联鲁迅因肺病离逝的事实,避免被误读、曲解为鼓励公共场所吸烟。
高明的做法,是相信公众的判断力,并通过恰当引导,把争议转化为教育契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真实与复杂,教育的真谛则在于启迪而非遮蔽。所以版画上的烟不必掐,但需解惑。
编辑: | 周睿明 |
责编: | 宫明华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