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15日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举行历史性会晤,这场“宴席”究竟有怎样的历史意义?那些担忧自己“上桌”、“上菜单”的各方都纷纷有怎样的反应?各方又为焦点问题划下了哪些红线?欧洲多位领导人“组团”赴白宫参会,如此大阵仗是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撑腰”吗?“双普会”后局势有哪些变化?而俄乌和平协议又前景如何?
针对这些问题,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王鹏在做客东方卫视《环球交叉点》节目时,与主持人袁鸣进行了探讨。
冯绍雷:历史的确是当代国际变迁的前车之鉴,有很多东西值得反思和借鉴,当然角度可能是不一样的。实际上美国方面可以做一些回顾,比如美国方面,他说当年里根处理这件事非常聪明。实际上会谈不止是在日内瓦,尤其重要的一次是在冰岛雷克雅未克。冰岛这个地方的确定,就是美苏两方选一个中间点,和两国距离都相等的地方,以示当时美苏都还是世界强权。最后在雷克雅未克没有谈成,但是没谈成没关系,1986年没谈成,1987年《中导条约》签订了,解决实际性问题了。所以现在对话没有达成协议没关系,大家沟通了,为第二年做好铺垫了,就一下子突破了。所以从这点看,今年即使没有什么成果,等一下。沟通以后马上会有结果,
俄方,而且是最重要的那些智库的作者在谈话。
崔洪建:其实从特朗普一上台开始,他有一个基本的框架。首先是把改善美俄关系作为基本框架,把重点放在两个大国如何缓和与修复关系,避免陷入僵局,避免下滑。一定程度上,实际上是超脱了所谓“乌克兰危机”,我觉得这是双方聪明的地方。
王鹏:所谓的“联俄制华”这样的声音,从苏联解体后,在美国的智库、政策圈确实是不绝于耳。但是这种声音从来不可能占大头,既有美国国内的制度性制约、体制性制约,也有国际时局的压力。从中国来说,中国既不是苏联,也不是俄罗斯。我们不追求世界霸权,我们没有意愿和美国人打“新冷战”,不管你是旧冷战还是“新冷战”,不管你美国华府智库如何出谋划策,包括在关税、芯片等等方面。“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是毛主席留给我们的宝贵战略遗产。我们中国人做好自己的事情,走在我们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其实是用一种巧劲,把他所谓“新冷战”的图谋化解。
编辑: | 陈维琴 |
责编: | 左禾欢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