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胆道与胰腺如同两条重要的“生命管道”,承担着输送胆汁、胰液以帮助消化的关键职责。然而,结石、炎症、肿瘤等问题常导致这些管道堵塞或病变,引发腹痛、黄疸等不适,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过去,治疗这类疾病往往需要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如今,一种名为ERCP的微创技术已成为胆胰疾病诊疗的“利器”。 中国的ERCP发展历程可追溯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我们已经历经了40余年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中国现已成为全球 ERCP 诊疗大国,而且ERCP这一微创技术已经被经过大量时间验证是一项成熟的手术技术,安全有效。
ERCP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它并非单一的检查或治疗手段,而是一种结合了诊断与治疗的微创内镜技术。简单来说,医生会将一根纤细的十二指肠镜(类似胃镜,但能深入到十二指肠降部)通过口腔、食道、胃,最终到达胆管和胰管开口的“阀门”——十二指肠乳头,通过器械对乳头插管进入胆管或胰管,注入造影剂,借助X线透视清晰显示胆胰管道的形态,随后根据病变情况直接进行治疗。自1968年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ERCP已逐步发展为胆胰疾病诊疗的“金标准”之一,尤其适用于胆管结石、胆管狭窄、胰管结石、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的治疗,以及胆胰肿瘤的诊断活检和术前减黄治疗。治疗性ERCP作为精准干预的“修理工”,是目前临床应用的主流,可直接处理多种胆胰管道病变,避免开腹手术,包括对于直径小于3cm的结石,可通过网篮或球囊直接取出;较大结石则先用电刀或激光碎石,再分次取出;因炎症、手术或肿瘤导致的管道狭窄,可通过插入扩张球囊或支架(金属/塑料支架),恢复管道通畅;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胆胰肿瘤,或急性胆管炎患者,可通过ERCP放置支架,引流胆汁,缓解黄疸和感染症状;若明确由胆管结石堵塞引起,早期(发病72小时内)行ERCP取石,可快速解除梗阻,降低并发症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ERCP并非“万能术”,也有明确的禁忌证,如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对造影剂过敏等患者,需由医生评估后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很多患者对ERCP存在恐惧,担心操作痛苦或风险高。其实,了解操作全过程后,这种顾虑会大大减少。ERCP通常在全麻或静脉镇静下进行,患者全程基本无痛苦,整个过程约15分钟至1小时(根据病情复杂程度而定),对于高龄、心肺功能不全、对麻醉有顾虑的患者,局麻ERCP也可以在患者的配合下顺利快速完成。 ERCP术前完善的准备可以为ERCP的安全操作“铺路”,术前检查评估包括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能耐受操作;术前6-8小时禁食、禁水,避免操作时呕吐引起窒息;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医生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如停用抗凝药等);术前专业医生会详细说明操作目的、风险和过程。手术中患者取左侧卧位或俯卧位,医生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使其进入镇静或全麻状态,全程无明显不适;主刀医生可在15-60分钟之内完成整个诊断、治疗操作过程。术后需禁食24小时,待胃肠功能恢复后,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避免油腻、辛辣食物;术后需观察体温、腹痛、黄疸等症状,以及血常规、淀粉酶等指标,若发生急性胰腺炎、胆管炎等并发症,医生会及时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抑酸抑酶等补液治疗。
那么ERCP操作安全吗?任何医疗操作都有风险,ERCP也不例外,其总体风险发生率较低(约5%),但在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操作下,并发症率可以低至2%以下,且多数并发症可通过及时治疗控制。常见风险包括术后急性胰腺炎、胆管炎、消化道穿孔和出血等。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约3%-5%,主要因操作时导丝导管刺激胰管,导致胰液排出受阻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术后数小时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血淀粉酶升高。我们可以通过术前吲哚美辛纳肛、胰管支架置入、术后禁食、使用抑制胰酶分泌的药物(如生长抑素)进行预防,多数患者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后经过3-5天治疗均可顺利恢复,少数重症患者住院时间超过1周,甚至需转入ICU进一步治疗。ERCP术后胆管炎、出血、穿孔等发生率相比胰腺炎更低,总体发生率在大型ERCP诊疗中心可低至1%以下。
在胆胰疾病诊疗中,除了ERCP,还有MRCP、PT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腹腔镜手术等技术,很多患者会疑惑“为什么医生推荐ERCP?”,其实这与ERCP的独特优势密不可分,MRCP是无创的影像学检查,通过磁共振显示胆胰管道形态,无创伤、无辐射,但仅能诊断,无法治疗。PTC是通过穿刺肝脏进入胆管,注入造影剂显影,适用于ERCP操作失败时或胆管上段梗阻的患者,也属于有创穿刺,诊断作用有限。腹腔镜手术(如腹腔镜胆管取石术)虽也是微创,但仍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在腹部打3-4个小孔。而ERCP可在诊断的同时直接治疗,基本可以完全替代MRCP、PTC的诊断功能,也能做到像腹腔镜手术那样进行胆管取石的治疗操作,ERCP通过口腔自然腔道操作,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多数患者术后1-3天即可出院,且对老年患者或身体虚弱者更友好。不过,对于复杂肝内胆管取石或胆胰肿瘤需根治性切除的患者,仍需腹腔镜或开腹手术。
我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根据资料显示这项技术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就已开展,也走在了全国前列。我们是国内医院第一家有ERCP专科的病房,也是最早开始实行ERCP日间管理模式的医院之一,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都是专科化的管理。目前年完成ERCP例数超过4000台,位居国内前列,且手术并发症率低,住院费用低,床位周转快,为浦东地区及全市居民,甚至大量外地来沪就诊人员做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文作者:王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胆胰外科
编辑: | 钱俣颢 |
责编: | 董一华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