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中欧航天员组团“下海”揭秘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

时讯

2017-08-26 10:09:36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汤铭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近日16名中国航天员和2名欧洲航天员在山东省烟台市附近海域,圆满完成了为期17天的海上救生训练任务。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在真实海域开展救生训练,也是首次有外国航天员参与我国组织的大型训练任务,引起了广泛关注。



航天员为什么会在大海里进行救生训练?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道,神舟飞船在上升段应急返回的时候,有的应急着陆点在海上,在救援人员尚未到达,而返回舱又出现一些问题时,需要航天员及时出舱进行自救互救,然后开展相关的活动,这是海上救生训练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开展这样的训练既是满足任务的需要,使航天员掌握海上救生的技能,也能提高航天员与海上搜救人员等各方人员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航天员应急返回溅落海上生存获救的概率。     

 
据了解,本次的海上救生训练包括理论培训、单项操作训练和综合训练。其中,单项操作包括个人救生装备的使用、救援船救生吊篮的使用、舱内航天服穿脱的操作、海上自主出舱、海上救生船的攀爬、直升机救助带的使用和陆上直升机悬吊营救的训练。综合训练则是本次训练的重点,黄伟芬说:“安排这个训练的假定是航天员已经乘载人飞船应急返回落在海上,搜救力量还没有到达,但又必须出舱,就要积极开展自救。航天员在舱内首先需要将舱内航天服更换为抗浸服,然后自主出舱,开始生存的活动。在营救救援方面,我们设计了两种方式,分别是吊篮的方式和海上直升机悬吊营救的方式。”     


 
在大海中进行救援风险大、不确定因素多、复杂程度也很高。即便挑战巨大,本次训练依然在周密的组织和各方的通力合作下圆满完成。黄伟芬认为,本次训练收获颇多:通过海上的救生训练,中欧航天员熟悉和体验了海上生存的特点和救援模式,掌握了返回舱溅落海上后自主出舱的方法与程序、生存的方法和技能;同时也增强了海上救援人员与航天员等各方人员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更为未来开展航天员训练的国际合作,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组织实施模式。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英雄杨利伟参加了本次海上救生训练,作为训练的亲历者,杨利伟说自己“体会很深刻”。“训练中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人员表现出了良好的素质和精神风貌。欧方的两个航天员拥有非常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进行训练,和大家融为一体,不分彼此,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在训练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北海救捞局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使训练非常顺利。”            

        
杨利伟表示,这次训练是面向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进行的一次重要训练,也是下一步空间站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这次海上训练是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欧洲空间局合作的框架下开展的一项具体的合作交流项目。”杨利伟认为,在载人航天领域,国际合作是大势所趋。无论是现在的国际空间站还是早期俄罗斯(前苏联)的空间站都是如此。中国载人航天走过的25年时间里,和很多国家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合作。下一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会将自己未来空间站的资源以及合作项目进行全球发布,    从空间站平台与技术、航天员选拔培训与飞行、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载人航天技术成果推广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让中国空间站造福全人类。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1992年立项至今已有25年,杨利伟表示,随着4月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顺利发射和成功在轨推进剂补加,工程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圆满收官,载人航天工程正式迈入了空间站时代,这是载人航天任务最终的目标。“    目前,航天员已经开始进行相关科目的训练。因为将来空间站从建造到运营都会涉及到舱外的科学实验,以及维护、维修和组装,需要航天员频繁出舱。未来空间站的运营是一个全新的项目,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努力。”杨利伟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汤铭 编辑:余寒静)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关键词: Knews中欧航天员 下海 救生训练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1:16
中朝最高领导人举行会谈
子午观潮3天前
00:12
钟南山佩戴“共和国勋章”观礼:非常震撼
时讯2025/09/03
00:17
80年80响礼炮对天齐鸣 仪仗队气势昂扬齐步走来
看现场2025/09/03
00:06
“世纪之行” 俄罗斯总统普京神采奕奕走上红毯
看现场2025/09/03
00:24
天安门广场布置好了!三色观礼包与广场座椅对应
时讯2025/09/02
00:09
普京专机降落天津 来华4天 先去上合再看阅兵
时讯2025/08/31
00:09
气场拉满!“中国排面”抵达越南参与阅兵式彩排
时讯2025/08/30
00:41
推广尼古丁袋!投诉鲁迅夹烟墙画的当事人被封号
时讯2025/08/30
00:31
上海男子懵了:缴了停车费还吃罚单?官方提醒
新闻坊2025/08/30
00:50
《论持久战》——指导抗战走向最终胜利
东方番茄酱2025/08/30
00:16
卢卡申科:我将“奔向中国” 白俄罗斯正全方位向中国学习
时讯2025/08/30
00:13
美军计划向日本部署“堤丰”中程导弹?外交部回应
时讯2025/08/29
02:02
中方对联黎部队任期最后一次延长表示遗憾
环球交叉点2025/08/29
01:19
外交部: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国在亚洲国家部署“堤丰”中导系统
蓝厅之声2025/08/29
00:50
开学前孩子有这些表现 要警惕“开学综合征”
时讯2025/08/29
00:18
坐高铁!过生日!中国最高形式元首外交成就佳话
时讯2025/08/29
01:21
外交部:30个欧洲国家近50位贵宾确认出席!
蓝厅之声2025/08/28
00:17
阅兵嘉宾名单没提到西方主要国家 外交部回应
时讯2025/08/28
01:05
国台办:9月3日盛大阅兵将会邀请台湾同胞出席
权威发布2025/08/27
00:33
特朗普称希望近期访华 中国外交部回应
蓝厅之声2025/08/26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