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 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16条39项改革性举措。从何解读?我们就着标题中的三个关键词,逐一解码。
先来说下文件针对的主体,“科技服务业”到底是个什么神仙存在?说白了,就是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粘合剂、催化剂、加速剂”。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研发服务到技术推广,所有需要智力支援的环节它都包圆,可以说,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成员”。
再来看,文件标题的第二个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我们可以把政策条文划分为三个着力点:强主体、补链条、改机制。
首先是强主体。就是要优化科技服务的供给质量,更好激活市场需求,培育壮大市场化服务机构,提升发展能级。
比如说,第一项第5条,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怎么玩出“新花样”? 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率先推出全国首个“技术转移硕士专业学位点”,面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国家发展关键行业及领域。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银科技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刘少轩说:“我们非常强调理论加实践,所以我们所有的核心课程实际上都是采用‘1+1’的这种授课方式,一位呢是来自于我们学院的教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功底,同时另外一位教授,他是来自于行业,是行业的领袖或者具备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他们共同组成一个教学团队。”
这样的“双师资”培养模式,以后将成为重点产业、未来产业人才培养的范式,也就是高校和企业组CP培养“联名款人才”。
第二大块是补链条。我的理解就是给创新生态修高速公路,建立起科技咨询、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体系化的服务高速公路,支撑创新生态,服务科技创新全链条。
比如说,第二项第11条,提升科技服务业全球化能力。我们都知道,中国科技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瓶颈是什么?不是技术不够硬,而是遭遇国际规则“暗礁”!那么,科技服务业的作用就是成为国际规则“翻译官”。举个实战案例,位于徐汇的通标标准,就是业界公认的“合规守卫者”,为全球客户提供了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SGS科技电子事业部华东区负责人薛轶凡说:“我们有良好的法规追溯系统,我们会及时获取法规的更新,包括欧洲的法规和美国的法规,那我们同时会有一些博士的团队专家对这些法规进行解读。第二方面,我们会有强大的实验室的体系,那实验室的人员会根据具体的法规、具体项目做能力的验证,从而使这些测试项目落地。”
未来就是要鼓励这样的科技服务企业国际化发展,围绕科技企业海外发展需求,提供知识产权、科技咨询、人才等服务。
第三大块是改机制。完善政策和制度供给,推动要素资源向科技服务业集聚,优化协同推进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动发展。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科技创业研究室主任金爱民说:“在支持机制上,我们可以通过发布需求场景清单,让更多的场景普惠到企业,比如在管理机制上,我们可以探索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执行无感监管,比如在服务机制上,我们可以实行免申即享的一些政策。”
用大白话讲,就是政府搭台、市场撑腰、社会助攻。
最后我们来看文件标题的前半行: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中的四个字 “改革创新”。这说明这份文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
当前,正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向“强功能”跨越的重要阶段,供给侧、需求侧、环境面协同发力,上海正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编辑: | 蔡理 沈姝艳 |
视频编辑: | 吕艳 |
美术编辑: | 吴博 |
摄像: | 屠佳运 马沛磊 |
责编: | 严玮骊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