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办,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第37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颁奖大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四楼大礼堂举行。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副院长谭轶斌、语文教研员范飚、曹刚,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文系党委书记徐默凡,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意如,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兼招生办公室主任周立旻,上海市期刊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坚等领导与嘉宾出席大会。本届作文竞赛启动于2024年9月,吸引全市高中与中职学生的踊跃参加,经历了初赛、复赛、决赛,各年级共产生一等奖40名,二等奖75名,三等奖110名。
会上,东道主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副校长高思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代表学校,对获奖的学生表示祝贺,并对活动的顺利举行表达了诚挚的祝愿。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文系党委书记徐默凡在现场作了发言,针对中学生语文学习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同时,也向广大热爱语文、对写作充满热情的学子们发出了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诚挚邀约,欢迎他们加入这个充满学术氛围和专业指导的大家庭,共同探索语文的奥秘,实现文学梦想。
颁奖大会以“文字记录青春,阅读点亮未来”为主题,这一主题深刻地契合了作文竞赛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写出主题鲜明、有深度、有思想的文章,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始终是广大学子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大会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微访谈成为了全场焦点。《中文自修》执行主编陈瑶与三位一等奖获奖选手,以及上海中学高级教师徐承志老师共同参与,就写作与阅读的心得与观众进行了深入交流。连续三次斩获作文竞赛市级奖项的姚天悦同学来自上外附中,她在访谈中分享了自己的独特感悟。她表示,三年的参赛经历培养了自己深入思考的习惯。相较于日常作文和考场作文,竞赛作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达空间,允许更生动地阐述个人见解,使得自己在表达的时候,笔触更为自由。她的分享让在场的观众深刻感受到了竞赛作文对于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积极影响。
一年一度的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具有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有权威性和最富含金量的特点。作文竞赛不仅为有才华的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更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探讨和研究的平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在作文竞赛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并展现出自身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
编辑: | 兰欣翰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