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聚上海、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今天在上海开幕,“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名单同步揭晓。这些获奖项目从技术上呈现出“早、小、硬”的特点,参赛选手则有着年轻化、学历高、国际化程度高等特征。
多年来,“海聚英才”早已超越一场比赛,成为上海面向海内外招才引智的强磁场,很多参赛选手因赛事来到上海,又在上海茁壮成长,真正实现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20年回国创业的沈斌,瞄准的是国内泛血管介入的医疗器械创新,这次参加“海聚英才”大赛期间,他还在带着自己研发的冠状动脉旋磨介入系统,跑医院、听反馈,这套系统已经用于临床试验,有望实现国产电动轨道旋磨系统的零突破。
上海中山医院心血管科在国内首屈一指,经过几次合作,再加上对相关创业扶持政策的深入了解,沈斌打定主意将未来发展重心放在上海,并计划把公司总部迁至海聚英才创业城。在他看来,这里在项目合作、资源对接及企业间相互扶持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能为公司整体发展提供极大助力。

沈斌提到的海聚英才创业城,刚刚在大零号湾启用,与交大闵行校区仅一街之隔,创新企业集聚,创业氛围浓厚。沈斌相中了七楼的一间150平的办公室,他的楼下还有200个免费工位,优先面向参加海聚英才比赛的种子团队开放。

创业空间里还会定期举办政策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活动,即使不是参赛选手,只要符合重点产业赛道的创新型企业,都可以享受相应服务。

闵行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褚春荣介绍,针对人才在安居方面遇到的困难,区里会提供新时代城市建设者之家的免费住宿,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当企业发展壮大后,还可拓展至大零号湾周边区域;闵行区将为人才及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赋能,通过精准帮扶带动相关产业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海聚英才赛事持续升级,越来越多参赛选手不再只看重奖项大小,更希望借助这个 “能量场” 链接各方资源与必要的资金支持。在今天的峰会现场,海聚英才创投基金正式投入运营,首期规模达3亿元,首批已有十个项目获得投资意向,其中不乏光计算这类刚起步的硬科技项目。

拿到注资意向的程唐盛,团队大多都是95后,近3成都有海外留学背景,今年初,他已经把企业搬到了模力社区,研发的光电融合计算卡即将给到用户试用。他表示,期待获得政府支持及对应基金扶持,助力光计算产业进一步发展。
上海国投公司科创总监、上海科创集团总裁朱民也介绍,后续将补充资金至20亿规模,播下产业发展的 “第一把米”,通过以小博大的方式,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而沈斌也在赛事期间遇到了合适的资方,产品有望在明年初上市销售。
从赛场看市场,上海为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准备好了精准务实的生态,欢迎全球智力与城市未来来一场“双向奔赴”。
| 编辑: | 周缇 |
| 责编: | 张蕴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