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正经经!政经金观察。
本周,特朗普的关税战暂缓期满90天。就在这个当口,他又突然宣布延期了!
他给日本、韩国、南非等14个国家的领导人寄出信函,宣布将征收25%到40%的关税;随后,他又向巴西、菲律宾等8国发信,称将加征最高50%的关税,8月1号开征。
“可以说是确定的,但并非百分百确定。如果他们提出替代方案,我们持开放态度。但目前情况大致如此。”特朗普称。
那90天里,他干了点啥呢?
我数了一数,英国、越南、柬埔寨,只有这三国和美国谈成了框架性协议。就连美国自认挺好拿捏的日本,也在关税谈判中表现得很是强硬。
“目前,日美之间尚未达成最终协议,这是因为日本政府没有轻易让步,始终坚持强有力的谈判方针,该争取的争取、该守护的守护。”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
特朗普只好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说推迟执行,然后发出那几十封信。
评论分析称,这是特朗普在谈判受挫后的策略性调整。要我说,这说得客气了,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根本无法解决他面临的问题。
增加财政收入、平衡贸易逆差、让制造业回流美国,这都是特朗普觉得加征关税能实现的。特朗普向来喜欢把关税当“万能药”,但事实又如何呢?
首先,这根本就是自相矛盾。如果实现了制造业回流,美国人都改买国产商品,那谁来为关税买单呢?这块财政收入不就没了?
第二,制造业回流,真那么简单吗?
发起此轮关税战后不久,特朗普就表态要求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加快将iPhone手机的生产线迁回美国,否则就将对苹果开征至少25%的关税。
然而过去的多年里,全球贸易建立在比较优势等理论基础上,国际分工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像苹果手机这样的智能产品,更是全球供应链分工协作的典型受益者。
英国《金融时报》做过这样一个分析:苹果手机的新机型是由大约2700个不同零部件组成的精密拼图,苹果在2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87家供应商,目前只有不到5%的苹果手机零部件在美国制造。如果完全在美国组装,那么一台苹果手机将会被卖到3500美元,约合25100元人民币,售价至少是现在的两到三倍。
所以,生产线回迁美国?一个大大的问号!
再来看一个细节。
在特朗普同英国和越南达成的这两份有限的协议里,针对转运商品和所谓供应链“安全”也都暗藏了一些算计:比如,经越南输美的商品将被征收40%转运关税;美国对英国钢铁和制药等战略领域设置了严格的所谓“安全”条款,要求相关行业必须“尽快满足美国在供应链安全和生产设施所有权方面的要求”,这都被外界认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针对的恐怕还是中国。
近期发表在《纽约时报》的这篇题为《特朗普希望孤立中国》的文章直接指出:特朗普的贸易谈判代表还在推动印尼等越南的出口导向型邻国,减少供应链中的中国产品含量。
把中国供应链排除在外,特朗普能做到吗?
这让我想到上个月底的一场供需对接会。即便全球贸易风向飘忽不定,还是有美国等14个国家的海外采购商不远千里飞到中国,实地走访工厂、对接中国供应商。对于许多海外买家而言,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或许会改变采购习惯,但不会改变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
“改变主要在于采购习惯,以往客户习惯下大单集中运输,如今则转为小批量进货。究其根源,中国在制造能力和生产规模方面拥有独特而多元的实力。”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供应链平台企业海智在线客户开发经理翰山告诉我。
不仅如此,中国成熟的供应链和工艺,直戳海外采购商“痛点”。
你知道吗?中国的保温杯制造的一体化成形工艺,就能被快速应用于航空器储水罐和胰岛素保温装置。不过,这项看似成熟的工艺,要是放到美国,不仅要从头开始投产,费时费力做出来的产品也可能面临成本高、可靠性差的尴尬局面。
“这个美国客户,主要生产航空器储水罐,帮他对接的就是做保温杯的工厂,用冲压的方案一体成形。这个领域,中国浙江永康产能占了全世界70%,它的相应的设备、工人的经验、冲压模具,全在中国。”海智在线合伙人兼副总裁刘海涛表示。
可见,即便美国要让制造业回流,也离不开中国供应链的强大支撑。
所以,这么看来,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恐怕真没他想象的那么管用。没能让苹果生产线迁回美国,没能让好莱坞拍上更多电影,更没法带来美国的再次伟大。道理很简单,把关税当万能药,既违背经济规律,更缺乏国际共识,注定难以持续。
你们觉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编辑: | 楼崇星 |
责编: | 王勇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