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泰国和柬埔寨在边境地区突然交火。导致严重伤亡、超过10万民众被疏散。泰国与柬埔寨的百年边境冲突,为何起源于一座千年古寺?
这座古朴沧桑的古寺,叫柏威夏寺,是一座印度教寺庙。坐落在泰柬边境的悬崖之上,始建于公元10世纪的高棉帝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寺庙所在的范围,及其周边争议区域,只有4.6平方公里,我们居住的一个社区,可能都比它大。
但就是这样一座承载着宗教、历史、文化意义的小小寺庙,一旦和政治、领土这些事沾上了边,就无法保持宁静了。一直以来,它都是泰柬两国的“拉锯场”,每当政局不稳,或民族情绪升温的时候,柏威夏寺都会成为地缘摩擦的引爆点。20世纪初,柬埔寨处于法国殖民统治时期。法国在1907年勘定柬泰边界的时候,把柏威夏寺划给了柬埔寨。那当时的暹罗政府肯定不乐意:“怎么你们法国殖民者随心所欲用笔这么一划,就蚕食掉我们一块土地呢。”于是,一场长达百年的冲突就此开启了。
1953年柬埔寨独立后,继续和泰国因为柏威夏寺的归属问题争执不休。泰国甚至一度出兵占领过寺庙。后来,双方闹到了海牙国际法庭上。1962年,海牙国际法庭做出裁决,将柏威夏寺的主体建筑判归柬埔寨,但对周围4.6平方公里的争议领土,还是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虽然泰国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但好歹是国际法庭一锤定音,双方也算是勉强平静了一段时间。直到2008年,冲突又一次爆发。起因是柏威夏寺在这一年的7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原本是件好事,但问题在于,申报国是柬埔寨。在愤怒的泰国人看来,这不等于是再一次坐实了柏威夏寺的主权属于柬埔寨嘛。于是,在平静了多年之后,双方在寺庙周边,首次发生了交火事件。
随后的几年里,大小冲突不断。尤其是2011年上半年,直接升级成了炮战,造成大量伤亡。更让人感到叹息是,这场争夺寺庙之战,实际却造成了寺内的多处古迹遭到破坏。于是,2011年,柬埔寨又去了国际法院讨个说法。于是2013年,国际法院终于发布了一个解释性判决,判定柏威夏寺及其“周边地区”都归属柬埔寨。
对于这个裁决,尽管泰国政府表示:尊重,局势也相对缓和了下来。但其实,泰国各界还是有不少人对此始终耿耿于怀。于是,从2013年到最近,虽然没有大规模冲突,但小摩擦依然不断。那么为什么突然到了今年,冲突会再次升级呢?那就要捋一捋今年以来,接连发生的几件事,让泰国和柬埔寨的关系急转直下。先是5月28日,两国在柬埔寨柏威夏省与泰国乌汶府的边境地区,发生短暂交火,导致1名柬埔寨士兵身亡。6月,柬埔寨方面流出了一段泰国总理佩通坦和柬埔寨参议院主席、前总理洪森的私人通话录音。录音中,佩通坦亲热地喊洪森“叔叔”,并请求他协助解决边境问题。
可想而知,录音曝光后迅速引发争议。一些泰国民众感到不满,认为佩通坦在通话中向洪森“示弱”,语气也显得“谦卑”,丢了泰国的面子。最终,担任总理还不满一年的佩通坦被停了职。佩通坦的父亲、泰国前总理他信认为,是洪森给自己女儿“下套”,故意泄露了通话记录。于是,与洪森展开骂战“互撕”。他信家族和洪森家族30多年的交情,就此破裂。随后,7月接连发生的两次地雷事件,使本就不怎么乐观的两国关系雪上加霜。
一次是7月10日,3名泰国士兵在边境被地雷炸伤,泰方说地雷是柬埔寨新埋设的,柬方则指责是泰国士兵未经允许踏入柬埔寨境内,碰到了战争遗留地雷。7月23日,又有5名泰国士兵在边境巡逻时遭遇地雷爆炸。这一次,双方是闹到互相驱逐对方的大使,较低外交关系等级。最后终于在7月24日这一天,酿成了近年来最激烈的一次交火。28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这一波冲突算是暂是平息下来。
究竟有什么办法能解开这个百年“死局”?事实上,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为解决泰柬边境争端,提供过不少思路。比如有人提议:设立非军事缓冲区;或是可以派维和部队;还有人说可以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设立观察团,还有人提议由第三方专家协助,来重启边界勘测,等等等等。但至今还没有一个方案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如今,柏威夏寺依然静静地矗立在悬崖上,俯视着脚下这片土地上的炮火和硝烟。它也在等待着一个答案。
编辑: | 陈之瑜 |
责编: | 娄佳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