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0日),全国政协委员、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接受媒体采访时披露。运-20交付后反馈的信息是“非常满意”。运-20换装国产发动机(笔者注:国产WS-20大涵道比发动机,分军用、民用和军民混用三大类型)已有时间表,大概在明年或后年就能看到换装国产发动机的运-20。
“环球网军事”认为,此信息之披露,意味着WS-20的研制基本获得成功,或者说已胜利在望,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此举将填补国产航发的又一重要空白,是国产航发发展道路的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
“环球网军事”所作上述判断的后半句,笔者完全赞同,但前半句不但过于保守,而且还说了外行话。
WS-20单发安装于俄制伊尔-76试飞,首度被曝光时间是2014年夏。四台WS-20同时安装于一架伊尔-76试飞,首度被曝光是2016年夏。这足以说明,WS-20的成熟度和可靠性,已能同首批量产型运-20所安装的俄制D-30KF-2发动机作一比拼。一般情形下,倘若WS-20还不到定型的水准,不会允许同时换掉四台D-30KF-2发动机进行试飞。
军迷皆知,运-20在2013年试飞所用的就是俄制D-30KF-2发动机,这说明,运-20研制早期的气动外形设计,是不得不受制于D-30KF-2发动机的气动外形的。简言之,二者的气动外型是互相匹配融合的。而运-20开始气动外形设计时,WS-20八字还没一撇。现如今,呈现在军迷面前的WS-20发动机身形“矮胖”,而俄制D-30KF-2发动机身形“瘦长”,这就意味着WS-20发动机要安装到运-20身上,运-20的气动外形必须作相应的调整。一般而言,这样的调整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适当调整运-20机体外形,再是修改相应的飞控软件包。通常讲,两种调整将“合二为一”地进行。
既然,这么做是必须的,那就意味着,WS-20的各档推力及推力之转换过程必须已经做到十分稳定,也即,WS-20必须先做到定型。假如WS-20本身的技术状态尚处于波动中,运-20气动外形及飞控软件包的调整就无从精准进行。所以,由此作出的惟一倒推结论是,WS-20不是离成功还差一步之遥,而是首批次WS-20已经定型量产。如果缺乏上述前提,运-20是无法同时安装四台WS-20进行系统性“换发试飞”。
WS-20在WS-10的基础上发展而来。WS-10已经形成一个系列,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和开发出WS-15和WS-20两款已可比肩国际先进航发水准的国产“争气机”。假以时日,WS-15和WS-20也将形成各自的衍生系列。
美国C-17已经停产,俄罗斯伊尔-76/78系列生产很不正常,在世界同级别军用战略大运中,目前处于满负荷生产的只有中国运-20,随着WS-20定型量产,换装国产“心脏”(功率大于及油耗小于D-30KF-2)的运-20,在运量和和航程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并为运-20系列的加油机、预警机及其它军用特种机研制,彻底扫除航发有求于进口的“无形障碍”。
(看看新闻Knews特约撰稿人:鲁宁 实习编辑:祝闻豪)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