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叩击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地下生活的体验?来河南地坑院看看就知道了!

2022-02-01 07:40:17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岁末,正是团聚的时刻,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席卷了中原大地。高桃梅和三十七号地坑院,迎来了一年里最忙碌的时候。



在河南陕州,深居地下的三十七号院,名气响亮。这里不仅有纷至沓来的陕州十碗席特色礼盒订单,还有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这是对地坑院最生动的描述。这是地平线下的古村落,也是民居史上的活化石,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



在平整的黄土地上,向下深挖6到7米,挖出一个边长10到12米的方形。在坑的四壁凿挖窑洞,形成一个地坑小院,遇水便成了胶质的黄土,具有天然的黏性,晒干后无须烘焙就能非常坚硬,使得地坑院的四壁能够如同砖石般稳固。


为了不必架梯子直上直下,古人会在院子的一角,挖出一个斜向弯道,作为出入通道。


院落四周在地标处修有矮墙,以防雨水倒灌和人畜坠落,再配上水井和碾磨,在地下生活便与地上生活无异。


高桃梅一家世代生活于此,他们常常会感慨于祖先的智慧。


在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这是古人遗留下的穴居生存方式,也是物质条件艰苦的时代,人类向自然求索的结果。这种古老的民居形式,孕育了一个朴素的智慧:只要家中有人口、有劳力,那么向下挖土,总会有栖身之处。



但是城市化的发展在不断推进,距离地坑院外几十公里的陕州县城,已是高楼林立,现代气息扑面而来。总是和黄土打交道,在农村并不是一件体面的事,从地下走到地上,是村里更多人的选择。


在老屋里生活,意味不方便和不体面。高桃梅告诉我们,前些年,如果不在地面盖新房子,在农村会有闲言碎语。你看,他家穷得连房子都盖不起。到了结婚娶媳妇的年龄,如果男孩子在地坑院住,那就很难娶到老婆。


另一方面,对年纪大的老人来说,爬上爬下,是一个对身体的挑战。


陕州为了守住这4000年的活化石,将一些空置但保存完整的地坑院进行了修缮,向游客开放。


曲村则从2013年前后,开始鼓励大家把院子经营起来。在外打工的高桃梅选择回乡,张罗起了民宿生意。依靠着“向下挖土”的勇气,高桃梅将自家荒废的地坑院支棱了起来。


每到旺季,37号地坑院都要接待络绎不绝的游客。这个小小的院子,塑造了很多外地人对于地坑院的初印象。好奇心,让游客们对黄土下的房屋多了一份喜爱,少了一份挑剔。


岁岁年年,地坑院里人来人往,但大多都是过客,只有在春节临近时,那些本来就属于这里的人,才会赋予地坑院不一样的烟火气。



在外漂泊的旅人,异乡求学的游子,回到陕州,回到老屋,凑齐了一桌团圆饭。四四方方的地坑院,凝聚了一整个家族的回忆。


这些年,高桃梅走出过农村,在外打工漂泊,维持生计,最后选择回乡,重新扎根在这片土地。她未曾想到过,在过往漫长的时间里,象征贫穷的院子,年轻时候让自己自卑和逃离的老屋,如今反而让一家人过上了更为富足的生活。


时代奔腾向前,中原大地上近万座地坑院的去留,曾经或许是一个问题,但是越来越多的高桃梅选择重新出发,用民宿、艺术馆和更多形式,让地坑院在这个时代寻得新的价值。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赖瑗 李维潇 耿博阳 李响 李海龙 何瑞华 编辑:马婷)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河南地坑院地下生活三十七号院文体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2:31
市场价165万凶宅26.6万开拍万人围观 已有人报名
时讯2天前
00:08
湖南一女主播收“炸弹包裹”被烧伤 警方通报
时讯3天前
01:06
被抓八年后回到同一小区 男子潜入别墅偷走金条
案件聚焦3天前
00:49
意大利70岁老人装瞎53年 骗取800多万补助
时讯3天前
01:00
直击世界中国学大会 变局中读懂中国与世界
这就是中国2025/10/15
01:03
《沉默的荣耀》热播引岛内媒体关注 国台办回应
权威发布2025/10/15
00:10
沈阳禁毒大队长被控走私毒品案 一审获刑3年半
时讯2025/10/14
05:18
恐怖雕塑引争议 艺术表达与公众审美边界在哪
新闻放大镜2025/10/14
00:08
美防长抨击肥胖后这照片火了!网友P图吐槽
时讯2025/10/14
00:52
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震撼来袭
时讯2025/10/13
00:54
小男孩手臂卡在地铁扶手之间 民警迅速解救
看呀STV2025/10/13
01:56
上海书展旧书市集升级开启 开启书本和建筑“双重阅读”
时讯2025/10/12
00:08
美军高官:加沙将不会有美国部队
时讯2025/10/12
01:29
5岁男孩眼睛被戳伤 园长抹猪油致残 240万医疗费谁担?
时讯2025/10/11
00:10
中方回怼西方国家抹黑言论!挨个点名多国劣迹
时讯2025/10/11
00:15
李大霄:做好人买好股!三连忠告不要上杠杆
时讯2025/10/11
00:10
强降雨冲击墨西哥全境 老人把冰箱当救生艇
时讯2025/10/11
00:32
稀土管控再升级 中国到底在防范什么?
子午观潮2025/10/11
00:28
费德勒全家来沪,喊你推荐吃大闸蟹的地方!
看呀STV2025/10/11
00:09
“台独”自制潜艇翻车!国防部:完全是自不量力
时讯2025/10/10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