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网上看到过“办理手机卡还能拿钱”的兼职信息?四五十元一张的“诱惑”,是否让你心动过?然而,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你意想不到的黑暗链条—— 一条买卖个人信息的“猫池”产业链,让很多不明真相的兼职者成为了网络水军、电信诈骗的帮凶。
一、兼职办卡,实则陷阱?
近日,有记者在网络上发现了“运营商充场办电话卡”的兼职招聘信息,以四五十元一张的价格吸引人们办理电话卡。记者根据信息加入了一个兼职群,发现要求“只占用办卡名额,所有费用公司承担”,并指定了办理地点。

到达现场后,记者发现在一家咖啡店门口,聚集了十几个人等待办卡,但因人数过多被物业要求离开。在等待换场的期间,一名自称联通工作人员的男子,用类似POS机的机器刷取了记者的身份证信息,瞬间显示了记者名下所有的电话卡情况,包括欠费信息。“只要还清欠费,就可以跟我去营业厅办卡,但卡不能带走,是冲业绩用的。”工作人员这样解释。

当记者询问卡的具体用途时,对方含糊其辞,只是反复强调“不会使用的,只是冲业绩”。更令人疑惑的是,现场工作人员均未穿工作服或佩戴工牌。当记者表达担忧时,旁边一位办卡男子却表示:“我去年办过一次,直接到人家办公室里,没有风险。”甚至有人明知“卡会被卖给有打电话业务的公司”,仍前来办卡,认为“问题不大”。
半小时后,工作人员招呼记者所在的一行6人挤进了一辆小轿车,说要去营业厅办理电话卡。但车子最后停在了1公里开外的一家快餐店门口,快餐店里一名男子正在帮一位兼职者办卡,手上拿着手机,桌上摆着一部刚刚给记者刷身份证的机器,身上没穿工作服。记者看到,两人简单说了几句,十分钟后就办好一张卡,兼职者就离开了。最后,记者借故离开,没有办理电话卡。

事后,记者致电联通客服,对方听了记者的遭遇后,直接说“不正规”,称这些所谓的工作人员极大概率不是联通的员工,因为正常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会穿着工作服,佩戴工卡,且花钱请人办卡还把卡收走。联通官方客服建议记者拿好身份证去线下营业厅去查询名下的手机卡,如果不是自己的,就及时注销。
二、“猫池”串起的灰色产业链
法律人士和信息工程领域的专家都指出,记者的办卡兼职遭遇背后,其实暗藏着一条个人信息贩卖的灰色产业链,这些电话卡极大概率是被卖给第三方团伙,用来给“猫池”养卡,从而进行二次售卖,成为电信诈骗、洗钱、网络水军等黑灰产业的工具。
“猫池”是一种由多个调制解调器(俗称“猫”)组成的设备,可以同时管理多个电话号码,实现批量拨号、收发短信、注册账号等功能。它原本用于企业通信,但近年来却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电信诈骗、网络水军、洗钱等黑灰产业的工具。复旦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凌力指出,“因为猫池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来进行控制,所以诈骗集团有可能会这样,就是国内有人配合装安装好这个猫池设备,然后这个诈骗团伙在境外,他在境外来操纵,用这个猫池来进行诈骗活动,甚至都可以用人工智能来跟你进行跟用户进行打电话。”

不法分子通过兼职群、社区摆摊等方式,以小额报酬吸引人们办理电话卡。这些卡被收集后,会被卖给“猫池”运营者。他们利用“猫池”设备,批量注册微信、抖音等网络账号,再将这些干净的账号用于电信诈骗、发布虚假信息、操纵舆论等非法活动。
三、法律严惩,守护信息安全
今年5月,上海奉贤警方破获了一起案件,犯罪团伙通过“办卡送礼”的方式,盗取了6317名农村老人的实名信息,用于架设“猫池”设备,批量注册实名账号后转卖,非法获利176万元。

针对此类行为,法律已有明确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将面临刑事处罚。今年8月,奉贤区人民检察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江某等5人提起公诉,有效打击了此类犯罪活动。
四、如何防范?
1.提高警惕:遇到“办卡送礼”“办卡给钱”等诱惑时,要保持冷静,切勿因小失大。
2.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将身份证等个人信息交给陌生人,办理业务时选择正规渠道。
3.及时查询:定期查询自己名下的电话卡、银行账户等,防止被非法利用。
4.积极举报:发现可疑行为时,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 编辑: | 潘文婷 |
| 视频编辑: | 潘文婷 |
| 责编: | 金嬿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