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身心两健”的时代新人?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如何克服家长存在的“三高”(高保护、高控制、高期待)现象?北京市日前出台《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聚焦五育融合、学校主导、家庭育人、社会参与、组织保障五大部分,提出20项具体措施。其中,同伴、师生和亲子三大关系的培育和优化成为一大亮点。
同伴关系方面,“身心健康二十条”提出,积极支持学生融入学校、融入团体,建立学习小组、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学伴”等互助机制。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实验学校,学生们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开展“方寸沙盘中的社交密码”人际交往团体活动,同学们在挑选沙具、布局场景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彼此想法。
师生关系方面,“身心健康二十条”鼓励教师做学生的“大朋友”,建立“师生对话日”“心灵信箱”“午餐面对面”等沟通机制,促进师生双向交流。在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情绪故事角”,心理教师借助情绪卡片,引导学生讲述成长的故事和烦恼。家校协同是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很多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对此,“身心健康二十条”提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动“家长会、家长课、家访行”有效落地。
“身心健康二十条”也更聚焦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和照拂,提出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加强学生发展情况跟踪分析。北京小学在每个孩子入学初始就为其建立成长档案,定期开展“心灵充电站”心理小课堂,记录孩子成长。
除了家校协同外,还要用好社会支持力量。“身心健康二十条”提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精准健康服务。
从“课间一刻钟”到“体育八条”,再到“身心健康二十条”……北京市近年来连续出台改革政策,打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组合拳。专家指出,除了家校社全域护航外,还需建强专业力量,加大心理、学校卫生等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配齐配强专职心理教师、校医和保健教师,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 | 学嵘 |
责编: | 丁桃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