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已经闭幕,但相关展览还在继续,门票一票难求,预计今年参观人数将达到35万人次。记者注意到,现场有不少专业观众,相比现场的热闹,他们更关注背后的“门道”。
今年特意赶来参会的魏博,从事算力工作多年,他最关心的是,作为AI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的算力,如何赋能千行百业。魏博是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超智融合算力运营客户经理,他所在的算力中心正在做赋能政企、医疗、教育相关的体系,他此行的目的就是想多看多听,有没有拉通生态的合作可能。
现场不乏参展商,也在寻求他这样的专家观众,期待实现“双向奔赴”。
大会期间,与AI“基础设施”有关的重磅发布不在少数,有上海企业发布了全规模AI效能跃升方案,并宣布服务全球最大AI孵化器“模塑空间”,日均调用词元量也就是处理文本的最小单元量,突破100亿大关;同样是是来自上海的企业发布了全国首个“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它有望成为“机器人时代的安卓系统”。而这样的氛围,也让来看展的高校科研人员无比兴奋。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陈科海说,因为系统是一个基座,这个基座把大家创新的模型算法融入进去,从而支撑产业迅速发展,大家不用重复造“轮子”,可以复用也可以共享生态的力量。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斯塔莫里斯·迪米特里奥思也说,这里人声鼎沸,在空气中都能感受到创新的动能,中国对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高度关注让他印象深刻。
编辑: | 张蕴昆 |
责编: | 周缇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