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海的人社部门,带着25家企业以及600多个岗位,把一场特殊的专场招聘会,从上海跨越千里去往日喀则,开到了雪域高原,这场招聘会能给西藏的在校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们带来怎样的帮助呢?
“那你有在酒店工作过或者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没有?”这是一场跨越几千公里的线上面试。视频的这头是闵行就业促进中心工作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而那一头则是远在西藏日喀则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白珍。她坦诚地说:“我家是西藏日喀则这边的。”
这家上海企业,之所以愿意招聘西藏的员工,一来是响应帮扶号召,二来企业也发现,之前录用的少数民族员工,有着不少企业看重的优点。上海沪华集团董事林子龙表示,少数民族员工“非常淳朴、踏实”,这些特质深受企业青睐。
而促成这一次沪藏招聘线上面试的,则是一个月前,上海就业促进部门专门去往日喀则地区举行的一系列招聘会。招聘会上,上海人社部门带去了涵盖海洋装备、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现代物流、家政康养等上海优势产业的25家企业、600多个岗位。其中,既有研发工程师、技术专员等“潜力股”岗位,也有大量高级技工、现代物流操作师等薪酬竞争力足的“实力型”岗位。应聘者白玛说:“我想去那样的大城市看看,那边有很多我感兴趣的岗位,我想去试一试。”
此外,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不少西藏劳动者,还有着,希望短期出门务工学习到技能经验后,再返乡就业创业的意愿,对此,上海的不少供岗企业,也很尊重,在招聘时会强调提供技能培训,并保障日常生活。
“有住是吗?”“ 住房都有的,吃住都管的。”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兴分公司副经理朱海娟表示充分理解与支持,承诺提供技能培训和食宿保障,帮助他们平稳适应新环境。
而上海送上雪域高原的招聘会上,除了实打实的工作岗位,还会为当地藏族在校学生带去最新的职业技能需求咨询和职业规划指导。浦东新区就业促进中心党委副书记陈浩鼓励学生:“一定要学一门技术,数控机床学会了,到哪儿都有饭吃,还是高工资高待遇。”许多在校学生表示,这类信息帮助他们更早明确学习方向,为将来求职做好准备。
为此,上海的多家企业与日喀则高级技工学校正式签订了“沪藏校企就业直通车”合作协议,两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建师资队伍,搭建实习实训的平台。
日喀则市高级技工学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教师索朗旦巴指出,目前学生在校期间虽然有机会进行实操训练,但所学技能往往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许多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发现校内所学的知识难以直接应用。因此,他认为推进校企合作十分必要,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掌握市场真正需要的技能。
未来,针对上海企业急需的岗位,学校还能启动“订单式培训”,定向为上海输送人才。陈浩强调,这种“企业需要招什么工人,学校就设置什么专业”的模式,能够极大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岗位之间的精准匹配度。
日喀则市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李岩松表示,将把企业的要求融入教学,培养“有专业技术、踏实肯干”的人才,这些人才既可为上海建设贡献力量,也能将来返乡发展,带动本地经济。
近年来,沪藏两地就业协作不断深化,下一步,上海将继续拓展“校企就业直通车”机制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探索更多元化的就业服务模式,也欢迎西藏年轻人在上海历练后回家乡做贡献。
闵行区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周劲松表示,对于来到上海工作的求职者,企业会首先妥善解决其食宿等基本生活保障,并且会为员工安排后续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上海的企业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支持体系,能够全方位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稳定就业和长远发展。
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党委副书记何建军指出,上海也在积极探索支持那些在沪工作并已积累一定经验、掌握技能的西藏籍人才返回家乡创业发展。
就业援藏是东西部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实践。上海正不断探索建立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援藏机制,通过校企对接、岗位进校园等等,架起沪藏两地的就业促进连心桥。
编辑: | 张予洋 |
视频编辑: | 王岑峰 |
摄像: | 夏寅飞 |
责编: | 李鹏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