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扎根深山16载 守护600多个留守娃

时讯

2016-05-18 19:58:09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陈果夫妇与孩子们在一起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黑潭乡元顶村,位于海拔1600米的元顶山半山腰,在这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留守儿童之家”,“家长”陈果和张蓉是一对夫妻,也是元顶村小学的老师,他们的人生信条是“播下爱的种子,幸福快乐一生”,正是因为践行了这样的信条,他们刚刚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


从巴中城区出发,需要3个小时的颠簸行驶,才能到达元顶村小学。这是一所极其简陋的学校,两层白色砖瓦房上涂写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标语。


陈果、张蓉是这所学校的夫妻教师。1994年,陈果高中毕业,经介绍到一所村小代课,当时的工资只有几十元,为了生计,他于1997年辞职,在巴中城区开了一家餐馆,后来又开服装门市,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安逸的生活,因为一次回乡探亲之行发生了改变。那是1999年1月,陈果携妻子回南江黑潭老家看望父母时,看到了这样的一副场景:田里,一位六旬老人正忙农活,两个孙子,大的约6岁,小的约4岁,在一旁玩耍。弟弟玩累了,躺在田埂上睡着了,这时,满头大汗的老人无奈地摇摇头,脱下自己的外衣,盖在小孙子身上,继续干活。这一幕,深深触动了陈果,让他感到阵阵心酸。


回城后,陈果久久忘不了田间的一幕。过了两个月,陈果和妻子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城里的生意,回老家自费办学。1999年秋季,一所家庭式私立学堂很快办了起来,幼儿园和一年级共招了70多个学生,大多是本村或邻村的孩子。


2002年春季开学时,村民杨清科找到陈果:“我儿子和儿媳都外出打工,孙子到了该读书的年龄了,家离学校太远,来回要走两三个小时,我想把孩子寄住在你家。平时我帮你干些农活,算老叔求你了!”陈果不好推辞,便答应下来。这个消息一传开,一些亲友纷纷将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送过来,短短一个月,住进他家的就有13个孩子。正是从这一年开始,陈果夫妇与留守孩子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2005年秋,夫妻俩转入公办的元顶村小代课。由于学校与家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两个人每天带着“留守儿童之家”的十多个孩子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异常辛苦奔波。经过努力协调,2007年,校方同意留守孩子们住进学校,与此同时,由于很多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孩子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最多的时候,一个学期共来了70多个留守娃娃。


夫妻俩既当老师又做爹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每天的生活节奏比大城市的白领还要紧张充实:早上五点半准时起床,给孩子们做好早饭、穿衣梳头、整理床铺,紧接着就要上课、安排课外活动,趁孩子们午睡的时候抓紧备课。下午放学后,除了辅导作业、做晚饭,还要帮助孩子们与各自的父母视频聊天,增加他们的亲情,一直忙到晚上十二点才能睡觉,夜里,还要叫醒年纪小的孩子起床尿尿。


照看孩子是一件责任重于泰山的事儿,为了让这些留守孩子吃饱、穿暖、学好,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成长,陈果两口子从来没有睡过安稳觉、吃过清闲饭,常常忙得顾此失彼、应接不暇。


一天夜里,一个9岁的孩子突发急性中耳炎,村卫生所条件简陋、无法应对,夫妻俩只好一个人骑摩托车、一个人抱着孩子,走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带孩子到乡中心医院治疗。等凌晨时分回家时,发现自己5岁的小女儿躺在凳子上睡着了,一摸女儿的身体,全身滚烫,夫妻俩这才知道孩子发烧了……


就这样日复一日、寒来暑往,陈果和张蓉一边上课,一边照料留守儿童,身份在教师与代理爸妈之间不停转换,将拳拳爱心播撒在孩子们心间。16年来,他们共送走了6届毕业生,照料了689个留守孩子。


曾有人问他们,有没有想过中途退缩?有没有后悔过当初的决定?憨厚的陈果笑了,他说,“我们累了,孩子们争着捶捶背;热了,争着拿扇子给我们;渴了,争着端杯水来给我们喝,每当这些时候,疲劳一扫而光,也不觉得有啥子值得计较的。”


如今,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有的读完高中、大学,还有的已经参加工作。每当他们回来看望陈果和张蓉,叫一声“果爸、张妈”,就是夫妻俩最快乐的时候。


张蓉的手机上一直保留着一条短信,那是一个自幼失去父亲、在陈果和张蓉家生活了10年的孩子发来的,短信上说“感谢老师把我们养大,教会我们怎么做人,在我的心里,除了亲生母亲,你们就是我最亲的亲人,能当你们的孩子,我感到无比幸福。”夫妻俩读着短信,阵阵暖意涌上心头,张蓉说,那种感觉就是“这辈子没有白活,与孩子的情缘,今生已无法割断。”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关键词: 留守儿童四川陈果

推荐视频

00:10
黄杨某甜“天价耳环”事件最新通报
时讯3天前
00:08
中东客商豪掷10亿采购350架中国“空中出租车”
时讯3天前
00:09
被曝鼓动泽连斯基袭击莫斯科?特朗普“三不”辟谣
时讯3天前
01:13
那个女人又回来了!上海女足全力冲击全运冠军!
看呀STV2025/07/15
04:36
陪诊师月入过万? 记者也去考了证竟要学那么多
看呀STV2025/07/15
00:09
特朗普:50天内没达成!就收俄罗斯100%关税
时讯2025/07/15
01:33
太酷了!上海杨浦给“大V”们专门造了个地方
看呀STV2025/07/14
00:59
女大学生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 开除恰当吗?
东方快评2025/07/14
00:07
美联邦上诉法院驳回“9·11”主谋认罪免死协议
时讯2025/07/13
00:26
甘肃省提级调查褐石培心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问题
时讯2025/07/12
01:55
印度空难初步调查报告:两台发动机失去燃油供应
环球交叉点2025/07/12
15:59
西夏陵申遗成功!专家解读:中华文明的多元融合
中国考古报道2025/07/12
00:11
点名菲律宾!王毅就“南海仲裁案”阐明中方立场
时讯2025/07/11
00:06
“西夏陵”申遗成功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
权威发布2025/07/11
00:12
中缅合作铲除缅北电诈土壤 白所成:想做普通人
时讯2025/07/11
00:09
掌控约2000人武装!白应苍:在果敢大家只认白家
时讯2025/07/11
02:03
缅北白家被公诉:致6名中国人死亡、涉案超百亿
权威发布2025/07/11
03:13
公园K歌扰民5年 为啥叫不停?
看呀STV2025/07/11
00:26
2025年退休人员养老金总体上调2%
时讯2025/07/10
00:57
阿姨爷叔请提问|上调2%!2025年退休人员养老金
阿姨爷叔请提问2025/07/10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