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这里诠释了什么叫艰苦奋斗”——记者谈心目中的塞罕坝

时讯

2017-08-22 11:39:20 光明日报记者  王国平

“虽然回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每当工作感到疲劳时,或者在嘈杂的马路上走,甚至看到绿色,都情不自禁地想起塞罕坝。一想到那片林海、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顿时觉得浑身清爽起来。我发现,塞罕坝的绿已经根植在我的心底。”新华社记者侯雪静曾经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蹲点采访半个月,和同事一起撰写了长篇通讯《从一棵树到一片“海”——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如今对于她来说,“塞罕坝”这三个字有着特别的意义。

侯雪静牵挂着塞罕坝的绿,中央电视台记者郭洁则对塞罕坝的黄昏念念不忘,“黄昏已至,落日未曾离去,余晖透过镶了金边的云层洒下几个光柱,在林海上打下几个圆圆的投影。这是七月塞罕坝的一个普通的黄昏。我就想,塞罕坝55年的发展历程中,应该有过很多个这样美丽的黄昏”。

同样,在现代快报记者孙兰兰心目中,塞罕坝的美,惊心动魄,“漫山遍野的绿,灵动通透的蓝,气势磅礴的日出,璀璨梦幻的银河,壮丽的风景不断地冲击着我的视觉”。

更让孙兰兰感到震撼的是,有一处山崖的剖层,上面林木葱郁,裸露出来的断面以一种突兀的姿态,出现在眼前。断面最上层只有薄薄的几厘米泥土,跟皮肤一样,下面全是石头。通过深入采访她还发现,许多地方甚至连“皮肤”都没有,裸露的地面泛着白,就是灰白色的沙地。这样的地表生态,用“贫瘠”二字形容都觉得远远不够。

“是什么样的神奇力量,让这样的土地,长出参天大树,还有了茫茫林海的丰饶景象?”孙兰兰和其他记者一起,寻找着答案。

 “一是塞罕坝人的坚韧不拔。如果没有创业者们不计回报的坚持,没有第二代、第三代无怨无悔的坚守,就不会有今天的塞罕坝。二是科学的态度。塞罕坝人始终很冷静,他们并不是随随便便要去征服一块不毛之地,而是找到了树木可以存活的证据,摸索出一整套造林护林的有效办法。”孙兰兰总结说。

郭洁说,从一片荒漠变成百万亩林海,很难想象都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时光。气候条件极端,干旱、高寒、高海拔,住窝棚,吃难以下咽的食物,369名创业者就这样白手起家,最终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这里诠释了什么叫艰苦奋斗,他们拥有真正的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却有着千钧的重量。
 
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辑李斌认为,塞罕坝的奇迹,从生态上说是生态修复的奇迹,从精神上说是不负使命的奇迹,“人都是理性的。支撑一个人敢于吃苦、肯于吃苦的,肯定是比物质享受、身体舒服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所有的坚持和付出,都是因为有信念有信仰。塞罕坝人的精神满足,就是完成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更幸福,让他人更幸福”。

“对好日子的渴望,对努力奋斗过后获得精神满足的渴望,是人类永不过时的追求。这么说来,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任何时代都意义重大。”郭洁说。
 
正是因为艰苦奋斗,塞罕坝才拥有了如今动人的面貌、可人的容颜,才值得人们一遍又一遍地去亲近、去品读。

在李斌看来,塞罕坝人对树木有着特殊的感情,只有彻底认同了绿色发展理念,真心参与过绿色发展实践,才会有如此深刻的感情。他们视每一棵树如生命。塞罕坝的成功至少说明,生态修复不是梦。环境再恶劣,只要坚定决心、持续实干苦干,再用上科学方法,就可以实现沙漠变绿洲。

“在塞罕坝,我体会到了什么叫生态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到什么是天人合一,明白了山水林田湖草真的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侯雪静说。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关键词: 塞罕坝 艰苦奋斗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1:29
5岁男孩眼睛被戳伤 园长抹猪油致残 240万医疗费谁担?
时讯2天前
00:09
加沙停火协议达成 含以军撤军等四大核心内容
子午观潮2025/10/09
00:10
飞机上看儿童色情影像 日本足协高官在巴黎被捕
时讯2025/10/09
02:14
上海长假共接待游客2548.5万人次 同比增19.74%
时讯2025/10/08
00:28
上海一小车直接冲向警车!民警:我肯定要闯红灯…
新闻坊2025/10/08
00:08
一小时内4架 胡塞武装向以色列发动无人机袭击
时讯2025/10/08
02:01
东方秋晚上演人机同奏开启一场跨越时空音乐之旅
时讯2025/10/06
00:09
27岁女子因身材焦虑8年只吃水果 死前体重仅44斤
时讯2025/10/06
00:08
台湾长荣航空同一天两起意外!一架因风复飞机尾触地
时讯2025/10/06
00:08
特斯拉宣布:擎天柱机器人开始练中国功夫了!
时讯2025/10/05
00:08
走私给富豪圈养当宠物!11只猎豹幼崽被成功解救
时讯2025/10/05
00:16
“蓝马甲”帮您和陆家嘴三件套拍出最美合影
时讯2025/10/04
00:10
英国曼彻斯特恐袭事件中一名死者系警方误杀
时讯2025/10/04
00:14
“我儿子是马克龙” 95后非遗传承人圈粉总统母亲
一眼看天下2025/10/02
03:42
老颜们的国庆
时讯2025/10/02
02:01
为热爱奔赴上海 10万发烧友集结国际手办模型展
时讯2025/10/02
02:39
花式促销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长假首日申城商圈迎大客流
时讯2025/10/02
00:07
日本幼儿园校车撞入民宅 司机死亡 5名儿童受伤
时讯2025/09/29
04:00
第八届进博会上海城市形象片发布
时讯2025/09/29
00:09
伊朗外长怒骂美国无耻 逼伊交出核材料换取豁免
时讯2025/09/29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