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西渑池的黄土地上,杨拴朝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身份重构——从黄河岸边的农家汉子,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这位“乡土研究员”用二十五载光阴,将仰韶的文明碎片重新唤醒。
杨栓朝儿时总在黄河边捡拾陶片打水漂,那些被岁月磨蚀的赭红色碎片,在他眼中不过是孩童的玩具。直到考古队进驻村庄,他才惊觉这些“泥疙瘩” 竟是仰韶文化彩陶碎片。从此,老杨与仰韶陶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沉浸在作坊里,力求一比一复刻出仰韶先民的智慧。从选土到拉坯成型,从绘制纹样到陶窑烧制,每个环节都苛求与文物别无二致。
在反复实验中,杨栓朝还有了惊人发现:庙底沟时期的彩陶上看似随意的圆点纹,竟是先民刻意按压的指印。这些如同仰韶先民“指纹打卡”一般的印记,让我们得以跨越时空感受远古匠人的巧思。
如今,他的彩陶坊里摆满了各式各样彩陶器形。那些陈列在展柜里的彩陶,作为复制件摆放在博物馆里,让古老的仰韶文明碎片在六七千年后的今天复原重生。
点击解锁这位“乡土研究员”的匠心之路!
编辑: | 王琦 |
视频编辑: | 王琦 |
摄像: | 吕心泉 |
责编: | 王琳琳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