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区一小学建议“不让老人接送小孩”,并在文稿中多次强调该项建议,引发热议。9月11日,南沙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解释:“尽量不让老人接送小孩的建议主要是出于对学生安全问题的考虑……该建议并非强制要求,多次强调可能是担心部分家长未能及时关注到相关信息。”
学校保障安全的初衷固然可以理解,但如果从高质量发展教育的视角审视,该建议的合理性与前瞻性值得商榷。教育的发展,不仅要看学业成绩,更要关照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服务的人性化和时代需求的契合度。
在双职工家庭普及、老龄化加深的情况下,祖辈接送孩子是无数家庭的现实选择,也是家庭内部亲情支持的体现。学校若忽视这一社会结构变化,简单将责任推向家长,无异于脱离现实的“何不食肉糜”。教育之大者,教书育人,行为世范,更要主动脱离僵化思维,考虑如何解决现实难题、推动社会进步。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不仅是管理者,更应是服务者与支持者。与其频出“建议”给家长“上难度”,不如思考如何提供更灵活的课后服务、优化校园周边交通,或者开展面向老人和学生的安全教育活动。这种“赋能”而非“卸责”的思路,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
真正的教育现代化,在于制度的人性化,也在于系统的支持性。学校应成为缓解社会压力的稳定器,而非叠加焦虑的放大器。唯有尊重家庭多样性,以创新服务替代简单要求,才能构建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支持家校共同发展的教育生态。
编辑: | 陈瑞 |
责编: | 施荔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