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有不少多民族聚居社区。今天,记者跟随采访团,来到了位于拉萨市城关区的八一社区,去看看这个居住了20多个民族的社区是如何治理的。
时间回到1951年,张国华和谭冠三将军率领十八军战士,进驻拉萨,在西郊的“洛堆林卡”开荒拓垦,并于1952年8月成立西藏第一个军垦农场——八一农场。随着农场发展和时代变迁,八一农场逐步发展为农产品贸易和工人群众居住区,1999年12月,八一社区成立。历经70余载风雨兼程、几代人接续奋斗,八一社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这片占地1.12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居住有汉、藏、回、蒙、彝等22个民族共6183户17126人。
从时间跨度上看,社区居住有老、中、新三代人,从地域空间来看,全国各地来此务工的租户占比高达70%,“比邻居而互不熟”的问题十分突出,小矛盾易演变成大纠纷。
为更好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搭建邻里沟通平台、打造“熟人社区”文明治理模式,去年十月,在八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一座家史馆应运而生,通过动员居民群众自写自家史、互读他家史的方式,以家家户户史凝聚社区的根和魂,同时,通过互读家史,增进群众之间的相互认识、相互了解,达到凝聚人心、共治共享的目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家史馆里陈列了近百个家庭的自传,有的图文并茂,有的还是手稿,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述说着一段段家族岁月,也串联起一户户住户。
以家史馆为纽带,服务中心里还有舞蹈室、茶话区、休闲区等各个功能空间。工作日的上午,舞蹈室里,乐声悠扬,社区舞蹈队正在排练,今年已经78岁的舞蹈队队长泽央告诉记者,每周的一三五,他们都会来这里跳舞,非常开心,为社区的暖心举措点赞。在茶话区,还有不少人正在玩着当地非常流行的一种桌球运动——克朗球,其乐融融。
对于邻里关系的变化,来到基层一年半的八一社区第一书记央曦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除了这些实体的空间,他们还建立了“石榴籽暖心社”社区群,在网络上互通有无,增进感情,尤其是每逢过节期间,还会通过微信群邀请各民族到社区来,包粽子,举办联欢晚会等等,真正把服务送到老百姓的手里和心里。
拉萨市方面介绍:在八一社区,通过“家史馆”,延展了基层治理的深度、温度、精度、宽度和力度,这样的新型实践也将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
编辑: | 洪焕铨 |
责编: | 师玉诚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