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肥胖诊治中心发布,从2025年3月下旬启动的减重大赛,在为期60天的大战过后,50位参赛者共减重超过730斤,平均每人甩掉11斤纯脂肪。事实上,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人会选择走进医院寻求专业帮助,希望能实现科学减肥。
“先帮您量一下您的肩宽。”在第十人民医院肥胖症诊治中心,自主减肥无果的蒋女士和丈夫,前来寻找减肥方案。测量身高体重、三围、体脂率等指标外,他们还需要完成一份心理测试。患者蒋女士坦言:“做心理测试这个环节,我之前完全没想到。但测出来的结果,确实让我有些意外。”
心理医生评估后表示:“确实存在一些焦虑倾向,但更主要的是,抑郁的评估分数显示比较高。”
蒋女士终于搞明白,自己肥胖的“元凶”是肝损伤和工作压力。据此,医生给她定制了完整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并进行心理干预。科学减重,正需要针对患者的不同诱因,来“对症下药”。为此十院的肥胖症检测中心,集纳了中西医近10个科室。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科主任卜乐介绍,科学减重必须“对症下药”。为此医院汇聚了近10个科室,形成多学科团队——不仅有心理门诊,还有减重代谢外科、内镜治疗、中医中药和针灸埋线等专科支持。
眼前这位身材匀称的方先生,两年前体重曾一度接近280斤,体脂率高达43.4%。患者方霖尝试过各种减肥药和节食,反而“从200斤变成了270斤”:“高血脂症,三高数据都接近临界点了,马上就会得糖尿病了。”
医生帮他找到了越减越胖的根源:代谢系统出了问题,胰岛素抵抗导致越减越胖。
在医生建议下,方先生接受了缩胃手术,之后又连续两年,严格执行为他定制的运动和饮食方案,如今,终于将体重成功控制在140斤左右:“感谢他们给了我第二次健康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打造家门口的体重管理门诊。浦东新区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花迎雪指出,该社区超重和肥胖率高达46%。通过"体重管理"这个窗口,让居民能够唤醒健康意识。
4月,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重管理门诊开张,家庭医生李渊的第一位服务对象是63岁的黄阿婆。黄阿婆在体检中发现脂肪肝和血脂偏高,肚子大得“像怀孕一样”。
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李渊在查看黄阿婆的体检报告后,发现她既有脂肪肝、血脂偏高,体重指数也很大,于是便向她推荐了新开设的体重管理门诊,黄阿婆对此非常感兴趣。
三个月里,黄阿婆同时接受了运动医学、临床营养等四方面的干预。护士还为她设计了适合老人家的有氧和肌肉力量训练。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重管理门诊护士邹丽霞介绍,在为居民制定运动方案前,都会先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首先判断其是否适合运动,其次再根据个人情况制定方案,通常会将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相结合。
合理吃、科学动,全程没有用药,仅靠生活方式的改变,3个月,黄阿婆的腹围从102公分减到了96公分,BMI从30多下降到27。成功减重6公斤,肌肉含量还增加了。8月的最新体检报告上,甘油三酯超标箭头也消失了。“现在裤子松得多了!”黄阿婆高兴地说。
黄阿婆成了减肥样板,还动员起了街坊邻里,有需要的都可以来体重管理门诊看看。在成功效应的带动下,如今新场已有30%签约居民加入了体重管理门诊,预计年底将覆盖到50%。
曹先生感慨道:“老师不仅教健身操,还给每个人都量身定制了核心训练方案。”他笑着比划了一下:“你看,我的肚子之前是这样的,现在明显平了不少。”
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医生李红表示:“半天门诊量近40人,忙时要看到12点半。再多我们就要增设门诊了。”
市卫健委介绍,今年上海已有120家社区医院开设了体重管理门诊,对社区中的肥胖人群进行筛查甄别和长期长效管理,如果合并复杂疾病且需评估用药的,还可上转到上级医院。
上海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张天晔表示,体重管理已被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标是实现社区全覆盖,帮助居民养成终身受益的健康习惯。
医疗机构推广科学减重,从三甲医院多学科协作到社区个性化管理,让更多人在减肥过程中,不再只是关注体重数字的变化,而是培养起从治疗向预防的健康理念,科学管理体重已成为慢性疾病防治的第一道防线。
编辑: | 张予洋 |
视频编辑: | 杜茜 |
摄像: | 张俊蒋文越吴振华 |
责编: | 李吟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