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大江东|沧海横流,看上海科创"从0到1"英雄本色

时讯

2019-05-24 21:12:07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李泓冰  姜泓冰

担纲国家队使命,深研“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卡脖子”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的这段话,而今重温别有会心——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唯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不被“卡脖子”——受命总书记“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上海,这5年奋力走出“先手棋”。


不赚快钱、注重基础性原创的上海科创,在坊间常有人捏一把汗,上海且听且思且进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五年来,上海担纲科创“国家队”使命,要做就做最吃劲的“从0到1”原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奋力搭框架、打基础,取得一系列实质性突破,重大成果不断涌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5件,比5年前翻了一倍,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稳步提升。


十九大报告列举的6项重大科技成果里都有“上海贡献”。图为5月24日开幕的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科创成果展上展出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模型。季俊辉摄


今天,回看上海醒目的科创“成绩单”,为之神旺。


“十九大报告列举的6项重大科技成果,蛟龙、天宫、北斗、天眼、墨子号和大飞机,上海都做出重要贡献。”


“由院士专家票选的‘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不久前公布,得票最多、排在第一、第二的两项重大原创成果都出自上海科研团队!”


“GV-971将获新药上市批文,今年上半年有望投产。希望让全球6000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少等待一些时间!”


“2014-2018年,50项全国重大科学进展,上海参与11项。”


5月,上海全城集中举办多场科技活动,不断飙出自信的声音……


不久前,国际咨询公司安永的一份报告认为,虽在能级上仍需努力,但上海已跻身全球科创中心行列。


GV-971发明人、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耿美玉当选“2018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视频截图


“从0到1”才是强国根本,“原始创新”上海自觉担当


5月24日,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科创成果展上展出的甘露寡糖二酸(GV-971)模型 季俊辉摄


GV-971是全球首个寡糖类多靶抗阿茨海默病创新药物甘露寡糖二酸英文简称。去年10月,该药发明人、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耿美玉首次报告GV-971临床3期数据,“可以显著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结论,立刻引起轰动。针对阿茨海默顽症,全球上千个在研药物,研发经费投入高达数千亿美元,却16年没有一款新药能通过临床3期试验。GV-971即将获批上市,连习近平总书记也关注——医药古国的新药研究,终于从跟踪仿制、模仿创新跨向了渴望已久的原始创新。


2018年,同诞生于上海、同引发轰动的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以第一、第二高票双双入选“中国十大科学进展”。


每年中国十大科学进展榜单,上海从未缺席——近五年共计50项重大成果,上海牵头或参与的多达11项。经济主战场,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飞上蓝天;集成电路先进封装刻蚀机、光刻机等战略产品销向海外,细胞治疗、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达国际领先……一个个弹眼落睛的重大创新成果,印证着上海的科技进步、创新策源能力。


“瞄准关键核心技术主攻方向,努力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按照国家需求,在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上大力攻关”,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心心念念的是在关键领域、突破“卡脖子”,在协同创新上探索一条新路,打造自主创新战略高地。走在全国前头,走在世界前列——上海不遑他让。


“‘从0到1’的原始创新,才是上海应该做的。”上海市副市长吴清看重的也是引领性、原创性的成果突破。 


李强最近在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说,“没有基础学科‘深蹲助跑’,就无法实现原始创新和技术突破的‘起飞跳跃’,要沉下心来,潜心研究,久久为功,力争拿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

2018年,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在上海诞生。在此基础上,首批节律紊乱模型猴在今年初亮相。 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提供


“科研重器”迅速集群,功能性平台聚力


“GV-971”不是孤例。


2018年,上海获药品生产批件10件,其中新药证书3个;临床研究批件57件,其中34个为1类新药。人们赞叹“创新药到了爆发期”。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蒋华良院士说:“缺少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做不出创新药。只有建设高水平、战略性研发平台才能实现破局创新。”


强基础、建平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五年来上海投入巨大。平均每年支撑我国科学家产生近10篇《科学》《自然》《细胞》国际三大顶级学术期刊成果的上海光源,在土地之外,上海地方性投资仍占比45%。在建的硬X射线装置投资额超过100亿元,是建国以来单体投资额最大的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光源、硬X射线、软X射线、超强超短激光、上海光源、活细胞成像、神光……一个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功能最强、共享开放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在张江核心区成形;在生命科学、海洋、能源等领域,还有蛋白质设施、转化医学设施、海底观测网、高效低碳燃气轮机等科技基础设施。目前,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4个。


李政道研究所在张江科学城开建,设有暗物质与中微子、实验室天体物理、拓扑超导量子计算三大实验平台。在建的30吨级液氙粒子探测基础设施,可实现对暗物质和中微子研究的世界上最灵敏探测。它和复旦张江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交大张江科学园、国际人类表型组创新中心、朱光亚研究院等组成高水平创新基地,为未来重大创新突破奠定良好基础。


入选2018年“中国十大科学进展”的学术成果,国际首次人工创建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模型。 杨浦东摄


搭建功能型平台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部署。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方向,上海已建或培育功能型平台近20家。仅人工智能领域,就有类脑芯片平台、科技数据资源中心、人工智能平台等。


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是最早试点平台之一。近三年,国内外用户达210余家,2018年服务产业销售收入1.5亿元。更重要的是,所在的嘉定区由此吸引和培育18家光电、传感、汽车电子企业集聚,形成经济规模超10亿元、且有望高速增长的“超越摩尔”新兴产业集群。


2018年,建设科创中心之初确定的几大主攻方向,集成电路产业销售规模达1450亿元,占全国1/5;生物医药产值达3434亿元,研发创新能力领跑全国,细胞治疗、高端医疗装备等世界领先;人工智能领域,国内外知名企业几乎都在沪“搭台”。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表示,从智能芯片到智能硬件、软件以及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上海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5月24日,浦江创新论坛上一场科技创新青年峰会。上海科委供图


越来越多“世界级头脑”汇聚沪上,创新成为城市文化基因


平台与环境的魅力,让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纷至沓来。


新药研发企业华领医药因糖尿病全球首创新药葡萄糖激酶活性剂进入上市阶段而名声大噪。2010年创办的华领,没有一间实验室,所有项目都同合作方联合运作。在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力看来,张江高科技园区有非常优秀的药物开发生态系统。创业企业从一个药品化合物诞生,到注册申请成立公司,从临床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到工艺路线设计、新药筛选、安全性评价、药理药效研究,都一站式解决。


一批普通市民参观科技成果展示。调查显示,上海近年来一直是全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最高的地区。 上海科普教育基金会供图


在科创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杨浦区长阳创谷,问从硅谷回国的陕西姑娘杨博为何选择上海创业,答案是:“平台和人才。”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双创基地,有专门的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让AI种子团队迅速对接全方位的行业资源。


五年来,上海改革举措不断激活科创动力。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授权上海先行先试10项改革举措,如海外人才永久居住便利服务制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天使投资税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同时,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国企创新、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外资研发中心等9个领域,上海先后发布超过70个地方配套政策,涉及170多项措施。一直被吐槽“强势”的政府,对科研和产业创新的不合理干预大大减少。


继“科创22条”“人才20条”“人才30条”之后,上海刚刚发布“科改25条”,进一步通过政府放权和制度松绑,充分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与原创能力,不少举措领先全国:在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试点不定行政级别、不定编制、不受岗位设置和工资总额限制,实行综合预算管理,给予长期稳定持续支持;竞争性科研项目劳务费用、间接费用的绩效支出,包括横向合同的技术开发奖酬金,均不纳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额;允许单位和科研人员共有成果所有权,鼓励单位授予科研人员可转让的成果独占许可权;设立技术转移专业岗位,为技术转移人才提供晋升通道,在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10%用于技术转移人员奖励。


在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处处长张大伟看来,新举措是十足的问题导向,让有作为、有贡献的一线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持续深化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盘活了一座城市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文化。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两翼”是上海人的共识。儿童青少年科普教育和创新创意活动越来越多。上海科普教育基金会供图


上海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超过600家,覆盖38万多科技类创业者。被称为双创“国赛”的“创业在上海”国际大赛,上海企业数量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王翌博士说,上海有完整的创业生态。他创立的“英语流利说”2013年落地复旦科技园,APP用户已超1亿。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维尔切克教授来了,作为首任所长,他的目标是要将李政道研究所打造成玻尔研究所这样的世界知名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里•夏普莱斯在2016年来到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发展他开拓的学术新方向“点击化学”,第二年,他在沪获得中国永久居留证。


拥有“世界级头脑”的数量,是一个城市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在沪工作的外国人达21.5万人,上海发放《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近500张,均位居全国第一;2018年留学人员直接落户1.2万余人;上海连续七年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在国内人才方面,上海集聚两院院士171人,占全国总数超过10%;近五年已有65人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占全国11.2%。为实现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上海还采取公立医院、外资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签约提供国际医疗保险结算服务,为青年人才设立公租房,帮助海外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教育问题等一系列人才配套措施。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关键词: 上海科创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07
“路易号”真成船了?一眼假!公安已介入
求证3天前
00:55
中环内圈金沙江路口因积水封闭管控
看呀STV3天前
00:36
少林寺新住持印乐 曾表示“不评价少林寺商业化”
时讯3天前
00:11
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时讯3天前
00:25
少林寺管理处回应:新住持印乐法师已到少林寺
时讯2025/07/29
00:09
印乐法师任少林寺住持 此前担任洛阳白马寺方丈
时讯2025/07/29
01:11
14岁少女被陷MCN里 直播经济下未成年人保护困局
东方快评2025/07/29
01:00
北京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因灾死亡30人
上海早晨直播间2025/07/29
00:28
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360余起 查补税款30多亿元
时讯2025/07/28
00:28
中国佛教协会:释永信败坏佛教界声誉 注销戒牒
时讯2025/07/28
00:24
少林寺通报:释永信被查!涉嫌刑事犯罪
时讯2025/07/27
00:46
多名未成年人围殴一男孩 叫嚣“我没16岁欢迎报警”
时讯2025/07/27
00:58
夜线快评:面馆卖茅台,何至集体上头?
夜线约见2025/07/25
00:08
柬埔寨召集多国使节通报局势 泰国:拒绝第三方调停
时讯2025/07/25
00:14
大学生泰国打工失联 朋友曾劝别成《孤注一掷》
叩击2025/07/25
06:40
专家解读:泰国与柬埔寨在两国边境地区发生交火
时讯2025/07/25
01:09
上海发布2025年养老金上调方案
时讯2025/07/24
00:09
佩通坦哽咽含泪谴责柬方:他们是手无寸铁的平民
看现场2025/07/24
00:18
第9号台风“罗莎”生成 上海周末雨势明显
看呀STV2025/07/24
01:18
甘肃最新通报:天水市委书记、市长等10人被立案问责
时讯2025/07/21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