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指“压箱底” 竟是性教育工具
博物馆藏身于一家宾馆的二楼,面积大约1000多平米,虽然藏身陋室,但是展品却多达1300多件。最早的展品可追溯至北魏,包括春宫画、古代男女交合雕像瓷器等。其中包括著名的“压箱底”。
我们在形容一件宝贝或绝活时,通常用“压箱底”这个词,来表达最珍贵、最神秘之感。实际上,真正的“压箱底”,在古代是一种性教育工具。在博物馆的馆藏中,有一套印有春宫图的嫁妆画,以及一对男女呈交合状的瓷盒,这就是传说中的“压箱底”。“嫁妆画”一卷约有8张至12张,上面绘制有不同姿势的性爱图画。因为当时社会大量需要,后来多用木版印制,乡土气息浓重。
嫁妆画带到夫家后,新婚之夜,小夫妻会将其铺在床上,逐渐展开,共同学习。瓷盒通常如巴掌大小,外形多为水果状。揭开盖子,就能看到呈交合状的瓷器小人。这些都是学习“夫妻之道”的情趣物件。女儿临出嫁,母亲往往秘授给她,因常被隐秘地藏在新娘嫁妆的箱底,故而被称作“压箱底”,用意则在性爱的启蒙教育,还兼有祈子和辟邪之意。从这些情趣文物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对于性,并没有视作洪水猛兽,反而很坦然地进行学习引导。
民营博物馆经费成难题
武汉达临性学博物馆于2002年8月18日正式开业,是由博物馆馆长黄永阶与另外两位战友自筹经费建立。作为上海性学博物馆的分馆,大部分展品得到了上海的支持。这样的分馆原本在全国还有13家,然而现在仅剩武汉一家还在坚持,原因只有一个——缺钱。
黄永阶表示,当年是听了相关专家的讲座深有感触,觉得社会有这样的需求,才决定建馆,门票30元也是考虑了市民的承受能力。然而这些年来每月参观仅十几人,一年下来参观人数也不过上千,主要以大学生为主。这样的运营状况令黄永阶始料未及。
博物馆里面需要特殊护理的文物多达上百件,每个月就需要投入万元以上,还好场馆位于黄永阶自己投资的宾馆,否则再加上场地租金和水电费,还真不知道能否坚持下来。
为了扩大影响力,性博物馆先后到湖北的黄冈、荆州等地办展览,做健康宣传,但是,地方的百姓都是看热闹的多,真正把展览当成文化宣传的少。不过,随着整个社会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性博物馆又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3年武汉市政府破天荒给武汉达临性学博物馆补贴了10万元。”黄永阶对这事异常兴奋。其实单投入而言这10万只是个零头,然而其中包含的支持和鼓励让他看到了希望。另外随着近年媒体的报道和市民观念的转变,博物馆的参观者数量上升了不少,今年截至记者发稿已经突破了万人。社会大环境开始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这让黄永阶又重燃激情,“希望把这个文化项目做起来”。
性是一种文化 本应正确对待
黄永阶表示,饮食属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从性学博物馆所陈列的文物上可见,古人把吃饭和性并列,不是一句空话。这些制作精巧的性文物,几乎涵盖所有生活用品,比如陶器、水壶、茶杯、碗筷等。这些日常物品上面,有的刻画着风情无限的春宫图,有的则是龙凤呈祥等象征性图案。中国古代性文化涵盖了生理、心理两个层面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
遗憾的是,这许多物品因为观念的原因不受重视。黄永阶特意介绍了一本《鸳鸯秘谱》,这是一位上海的老爷爷找到这里捐赠的,他说,放在家里,大家只会觉得尴尬把它扔掉,放在性学博物馆,留给研究人员去考究,更有意义。黄永阶表示,性是一种文化,用好了有利于提高生活品质,要是用不好,它就会产生伤害,关键在于对它的态度是否正确,这需要正确的引导,这正是性博物馆存在的价值。
(编辑:周杰)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