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社交媒体被景德镇“鸡排哥”刷屏了。
从“情绪大师”到“冷漠商人”,只用了一个国庆中秋假期,口碑变味之快,令人咋舌。
10月8日,“鸡排哥”发视频道歉,既向前来支持家乡和自己的游客表达了感谢,也表示这几天工作强度确实太大。
靠“一人带火一座城”,对于“鸡排哥”这样的草根网红来说,的确有些勉为其难。
被授予“文旅推介官”,各种座谈会上,豪迈发言,甚至还火速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这种场景似曾相识:
“拉面哥”、郭有才、理发师晓华,再到今天的“鸡排哥”,素人走红的剧本总在重要节假日前上演。时间节点惊人一致:长假前两周预热,假期前一周爆火,假期中吸引大量打卡。
诚然,“草根网红+文旅”的新型复合模式折射出大众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的转变。但是,景德镇的核心文化IP是“瓷都”,代表着千年窑火与工匠精神。而“鸡排哥”的形象内核是市井的、快餐式的。
两者强行捆绑,任谁都能看出来流量缝合。
于是在话题不火之后,那些对流量不满的人就会迅速反扑,开始反向蚕食这些被捧上神坛的普通人——哪怕他们其实没有从自己的走红里赚到多少利益。
“鸡排哥”很好,但看腻这个剧本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不是对“鸡排哥”个人的否定,而是对一种模式的反思。流量经济需要从短期狂欢转向长期价值构建,这既是平台的责任,也是内容创作者与地方文旅的共同挑战。
编辑: | 秦扬轲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