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你的我做你的、做完你的做你的、做完你的做你的……”
短短几天内从普通小贩变成了拥有35万粉丝的网红、摊位前排队超百米、9月28日景德镇官宣其为当地文旅推介官。“鸡排哥”何以如此爆火?
首先,是“忙碌的打工人状态”引发了共鸣。“鸡排哥”最初是火在了大量二创视频里,各行各业的网友把“鸡排哥”嵌入自己的工作场合,将这种忙碌、高效但又带着一丝混乱和自我鼓励的状态,投射为自身在职场中的经历和感受。于是,他不再只是街头小摊贩,而成了一个代表无数普通人心声的“嘴替”,成为了一个具有社交话题属性的场景。这是一种共情效应,观众在他身上看见了真实的自己,从而生出强烈的代入感。
另外,“鸡排哥”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草根”,网友往往更倾向于对那些展现真实生活、通过辛勤劳动获得成功的普通人产生情感连接,更何况“鸡排哥”展现的始终是真诚与善意。除了“鸡排哥”,此前不断被二创的还有“杨大姐口袋饼”,这位1988年出生、只有小学三年级学历的摊贩,自学英语,说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她的口音浓重、表达笨拙,却因一句句带着韧劲的英语被网友调侃为“演绎了我的精神状态”。评论区里,除了轻松的玩笑,还有大量真挚的鼓励,甚至有人给她认真提出学习建议。人们把善意传递给她,也从她身上感受到勇气与力量。
这是一种“善意换善意”的网络文化。网友们并不只是为了娱乐,他们在支持这些普通人的同时,也是在表达对真实与努力的尊重。鸡排哥卖的是鸡排,杨大姐卖的是口袋饼,但他们真正打动人的,是在平凡岗位上坚持与奋斗的状态,以及那种不矫饰的坦率。
最容易走进人心的,往往是普通人身上那份笃定与真实。网友的笑声与掌声,看似轻巧,却实实在在地托举起了他们。流量可以制造,但真诚的共情和善意的互动,才是长久的力量。
编辑: | 周宇倩 |
责编: | 王力维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