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出分不理想?“卷”得身心俱疲?是不是开始动了“出国读书”的念头?
有人说国际课程是逃离内卷的“避风港”,也有人说这是冲刺世界名校的“快车道”,但更多的家长在问:我家孩子真的适合这条路吗?会不会是一场“豪赌”?
点击观看直播全回放👉 海外路路通 | 中考后转轨是“避风港”还是“快车道”?
01 转轨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因材施教”的起点
“中考后转轨,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找到更适合孩子的成长路径。”张校长强调。国际课程并非“捷径”,而是“扬长教育”。
国际课程的选课制,尤其以英国的 A-Level 体系为代表,对“偏科生”特别友好,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优势,自由选择3-4门主修课程深入学习。不必为一两门短板科目“拉分”,学习更聚焦,压力也更小。
“我们学校一共开设了几十门课程,几乎涵盖了人文学科、理工科、艺术类和社会科学等所有主流学科。”钟校长介绍道,“学生可以选择数学+物理+经济,也可以选择心理学+地理+设计,哪怕不学化学、不学生物、不碰文学,都没问题。”
擅长写作但对数学兴趣不高的孩子,可以专注发展文学、历史、社会学等科目,在人文领域走深走实;对艺术充满热情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设计、摄影、艺术史等课程,为将来进入创意产业打下扎实基础。
钟校长说,真正的重点,是让孩子走在自己擅长的赛道上,走得更远。
02 不止“盯英美”,热门海外留学地新趋势
“以往家长第一反应是英美留学,但近两年,德国、荷兰、新加坡、日本等非英美热门留学地的申请人数正在快速上升。”钟校长介绍说。他们的实际录取数据显示,学生的留学目的地更加多元。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学校也调整了课程设置。
· 西外高中部不仅提供传统的英语+A-Level或AP课程体系,还因应学生兴趣和升学需要,开设了日语特色班、艺术国际课程班,为希望前往日本或走艺术方向的学生量身打造教学路径。张校长提到,有学生通过该路径顺利拿到日本顶尖大学以及英国艺术名校的录取。
· 上外立泰剑桥则推出了特色“剑藤班”(面向牛津、剑桥等顶尖院校),并开设德语、法语、日语等多语言课程,为申请德国、法国、日本、瑞士等非英美高校提供了语言+文化的底层能力支撑。学校借助“上外育人共同体”平台,让学生可共享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多语种师资与语言实验资源,“跳级”提升语言学习的深度与精度。钟校长说,“我们就有学生以A-Level+日语组合,成功收获东京大学的录取。”
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发展路径,让留学真正成为因人而设、因材施教的多选题。
03 国际课程不是“谁都适合”,更看重“适配力”和“自驱力”
别被“看起来轻松”的表象迷惑。国际课程全英文授课,项目式评估,强调学术探索与自主学习。
孩子是否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是否有自我管理和抗压能力?是否对未来有清晰方向、愿意主动探索?
这些比成绩更关键。
张校长提醒:“转轨第一年是关键年。”语言环境、教学方式、同伴关系、评估机制……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西外会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学术基础进行分层教学,配套导师制与查漏补缺机制,为每个学生打造个性化辅导方案,减少“水土不服”。
钟校长坦言,国际课程绝非“想上就能上”,它其实有一定门槛。例如,A-Level和AP课程虽然选课自由,但从授课到考试都以英文为基础,如果学生语言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尚未建立,就很难顺利过渡。“我们在面试和入学评估时,会重点观察孩子的语言理解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心理适应能力。尤其是转轨过来的学生,我们更看重他们是不是有探索欲、是否愿意主动投入学习。”
他还提到了一个真实案例:一位来自银川的学生,刚转轨时几乎听不懂英语,作业跟不上,但学校为他提供了语言支持课程,并在课堂节奏上适当调整,一年后不仅学业赶上,还成功拿到英国名校录取。
适合转轨的孩子不一定是“学霸”,而是愿意改变、愿意努力、有潜力的人。
如果你正纠结要不要“转轨”,不妨看看我们的直播回放,了解更多适配建议和真实案例。
点击观看直播全回放👉 海外路路通 | 中考后转轨是“避风港”还是“快车道”?
编辑: | 张馨元 |
责编: | 袁宏云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