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奉贤城管部门处置了一起非法收运废弃餐厨油脂案件,废弃餐厨油脂,也就是俗称的“地沟油”,一旦流入非法渠道,就有可能被加工成所谓食用油,通过低价销售重回餐桌,对老百姓的食品安全造成威胁。那么,这起隐蔽的案件是如何被发现的?上海又是如何守好废弃餐厨油脂的闭环处置网络,守好人们舌尖上的安全的呢?
奉浦街道城管在巡查中发现了一辆装满十来个油桶的可疑白色货车,车内充斥着一股油脂臭味。执法人员怀疑有人偷运地沟油,进行非法交易。他们随即查验了油桶,而当事人称“这是加工烤鸭产生的废油”,开盖后,桶内油脂散发着明显的烤鸭气味。
随后,城管与公安在奉贤一个村子里发现了一处藏匿于民房庭院内的窝点。在询问院子里放着的小桶废油的用途时,当事人解释“这是炸肉皮产生的废油”。“平时会在太仓的一些菜场收运肉类边角料,并收走附近一些商户的废弃油脂,然后在这里炸废油,一并卖给江苏海安的一家加工企业。”
当事人坦言“想贪点小便宜”,交代从商贩处以每斤2元收购废油,转售后每斤仅获利0.2至0.3元。
奉贤区奉浦街道城管执法中队队员高亚骏指出,当事人章某属于无证偷运餐厨废弃油脂的违法主体,依据《上海市餐厨废弃油脂处理管理办法》,对其处以7万元行政处罚。而目前,涉及江苏的上下游交易线索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废弃餐厨油脂收运问题,事关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早些年,常有餐饮店重复使用地沟油,查处现场触目惊心。2012年,上海颁布了《餐厨废弃油脂处理管理办法》,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从事餐厨废弃油脂的收运活动,并从2013年3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施行从源头到处置的闭环管理。
上海市分类中心单位推进科科长邢霏霏强调:“餐厨废弃油脂必须定向交付至属地绿化市容部门指定的收运单位,经过去除水分杂质、提纯为含油率95%以上的毛油后,再定向移交处置单位加工成生物柴油,最终产品方可进入市场流通。”
到2020年,本市还出台了补贴办法,将废弃油脂中资源利用率较高的老油,按照1元一公斤的指导价进行收购,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含油率高于60%的废油,按0.5元每公斤的指导价进行收购。但即便如此,像章某这样只要开出2元的价格,还是会有餐饮店铺铤而走险。对于这些有意向非法出售废油的商户,城管也给予2000元行政处罚。
上海市城管执法局执法协调处工作人员刘荣杰强调,将持续保持打击非法收运废弃油脂的高压态势,对违法行为坚持“露头即打”的零容忍原则。
市城管部门表示,多年来,他们一直联手相关部门,通过日常巡查、突击抽查等,从商户源头开始,尽力守好废弃油脂收运的闭环防线。
在前不久晚上的一次突击抽查中,执法人员对餐饮店铺的废弃油脂收运台账进行了核查,一一核对收运单位电子台账。
静安寺街道城管执法中队队员陈骏冬详解核查流程:“商户申报交付30斤废油,收运单位记录接收30斤。若双方数据出现偏差,必须追查多出或缺失的废油去向,严格杜绝账实不符情况。”
在这样的管理态势下,从2021年至2024,全市共查处擅自从事餐厨废弃油脂收运、处置违法行为50起,案件数量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奉贤区城管执法局勤务督察科科长孙恺表示:“非法收运案件数量虽逐年下降,但今年查获案件呈现隐蔽性新特点。我们将强化线索排查力度,提升对此类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能力。”
2024年,本市餐厨废弃油脂日均收运351吨,是2013年相关规定实施初期的2.7倍。而经过处置的“地沟油”生产的生物柴油,已经被用到了公交车、垃圾船等多种场景。上海依旧在不断优化智慧监管手段,杜绝餐厨废弃油脂回流餐桌的可能性。
邢霏霏介绍:“通过在餐厨废油产生、交付、收运初加工及处置的全链条关键节点部署自动数据采集设备,实时比对分析各环节数据,精准掌握废弃油脂流量与流向,形成数字化监管闭环,彻底阻断非法流通渠道。”
上海从20多年前,开始探索餐厨废弃油脂收运的规范化管理,并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对废弃油脂全闭环管理的城市。对于“地沟油”的收运处置,上海始终坚持全链条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并通过日常巡检加专项行动的方式,加密防线,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守护好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编辑: | 吕艳张予洋 |
责编: | 顾怡玫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