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绵阳市商务局回应2.5天休假模式时表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4.5天弹性工作制度,但并非强制要求。对此,极目新闻评论称,多半天休假能激活短途旅游、餐饮娱乐等消费场景,既契合民众对“工作生活平衡”的期待,也能为经济注入内需动力。但从绵阳等地的探索看,“鼓励”与“落实”之间,仍隔着行业差异、企业成本等现实鸿沟。早在2015年,国家层面就已释放弹性休假信号,但多地实践表明,政策落地效果参差不齐。制造业流水线24小时运转、医院急诊轮班制、服务业旺季客流高峰……这些特殊行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弹性调休难以“一刀切”。更现实的问题是中小企业的顾虑:缩短工时是否意味着人力成本上升?若降薪又可能引发劳资矛盾,而部分企业连双休都未完全落实,推行4.5天工作制更显吃力。弹性休假是激活消费与改善民生的双赢探索,但唯有正视行业差异、平衡各方利益,让“鼓励”有细则支撑、让“弹性”有制度兜底,才能让政策善意充分释放,照耀每个劳动者。
编辑: | 沈之颖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