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些市民游客反映,在上海的一些热门的免费打卡地标,遇到了挂着平板电脑,招揽生意的人员,被缠着收费拍照,让人不堪其扰,甚至有的还霸占了网红地标的黄金取景位,不让其他人拍照留念,矛盾不时爆发。多个区也发动城管、公安等多部门联手开展过一些专项整治,那么如今,这一情况是否还存在?整治取得效果了吗?
在陆家嘴、武康大楼、路易号大船这样的热门"打卡"点,很容易就会遇到这样的不速之客。他们身挂相机和平板电脑展示样片,会贴身搭讪游客,招揽生意,连报价都基本一致。
记者发现,这些地标的黄金出片点位,基本都已被揽拍人员长期占据。武康大楼对面的这个角落,有三四个揽拍人员守着,一旦有游客上钩愿意付费,一拍就是十五二十分钟。一个揽拍人员还没拍完,后面拉到生意的已经等着了,不付费的普通游客只能苦等,矛盾不时爆发。
对此,多个区也发动城管、公安等多部门联手开展过一些专项整治。像静安区,对首次发现的揽拍人员,会让对方签署不再来此揽拍的承诺书,对老油条,则会开出100元的罚单,并劝离现场。但执法人员也承认,突击整治有一定效果,但并不长久。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长程华为表示 :“他拿了平板电脑,他说我自己拍也可以,不是说来了就能碰到,他们看到我们来基本上就躲远了。”
比如,浦东陆家嘴商圈在"三件套"最热门的黄金打卡位,引入了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免费拍照服务。但因为人力有限,后来又从一周七天改为每周五、周六提供服务。揽拍人员显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工作日晚上九点,在陆家嘴,记者又碰到了揽客搭讪的人员,他们用手机代替平板电脑展示样片,与管理人员打着游击战。
多个区表示他们会想办法优化管理方式,希望能形成长期有效的震慑。程华为说:“拍照,留下这个痕迹、存根。要是你下次再来,那我们可能就没收他的照相机、 平板电脑,暂扣一个月。”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发现,有多个账号打着"日结摄影助理"的幌子,招募人手前往免费景点揽拍。现场的揽拍人员用的设备也很统一,从他们明确的分工中不难发现,背后有着一整条猖獗的揽拍产业链。
城市风景本该是共享的公共资源,不该被无序的个体商业行为切割占据。这样的揽拍乱象,与游客对高品质旅游服务的需求背道而驰,异化为野蛮生长的灰色生意,不仅扰乱旅游秩序、影响游客体验,更会带来无证经营、强制交易等问题。如今,既然灰色产业链已经初现端倪,那就需要监管继续升级,也许可以从背后团队着手,彻底打散产业链,让市民游客能安心游览。
| 编辑: | 杨诗劼 |
| 责编: | 朱永斌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