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个机器人从冰箱取鸡蛋的场景:它需要先“看到”冰箱和鸡蛋的位置,再“思考”开门角度并考虑鸡蛋易碎的特性,最后小心翼翼地“动手”取出。这一“看-想-做”的连贯思维过程,与人类行为逻辑高度相似,体现了“思维链”技术在机器人推理能力上的突破,这一切都得益于“具身智能”技术的支持。本周末,这个故事为不少上海和青海果洛州的青少年们带来了有关人工智能的启蒙。
9月13日,“科创校长空间站”人工智能专场暨科普援青行动启动仪式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正式举行。本次启动仪式是科普援青行动的重要开端,设立上海主会场与果洛州分会场,通过沪青两地线上线下联动,为青海果洛州的青少年们打开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
现场捐赠了首批“科普资源包”,包括科普视频、纪录片和线上教育课程资源等,这些资源将直接惠及果洛州的众多中小学校。
本次活动聚焦“人工智能”主题,科创校长空间站“首席顾问”聘任仪式也在现场举行。马利庄教授在《机器人如何认知世界:具身智能的3D感知与思维链》讲座中指出,传统机器人在空间理解、多步推理与动作规划方面存在局限,并提出借助思维链技术,可实现从环境感知到推理决策、再到动作执行的全流程认知。周栋焯教授则以《人工智能的神经元故事》为题,解析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如何相互启迪与赋能。
据悉,“科创校长空间站”科普援青行动将建立长效机制,通过线上课程直播、线下课程输送、科普产品输送等形式向果洛州输送优质科普资源,为当地青少年提供接触前沿科学知识的机会,在青少年心中深植“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理想信念,为培育创新型后备人才厚植沃土。
编辑: | 朱齐越 |
摄像: | 林羡德 |
责编: | 李鹏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